第1672章 改变世界的大工程(第2页)

 老人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平静地说:“文件有点长,内容比较具体,你坐下慢慢看。”

 雷文成深吸一口气,掏出老花镜戴上,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翻开第二页。

 按照惯例,这一页通常是报告撰写人或团队的署名。

 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

 一片刺目的黑色条块——

 作者署名栏被彻底涂黑了!

 只能从那覆盖的矩形黑块的长度隐约推测,这里原本应该有3-4个人的名字。

 雷文成从业数十年,参与过无数重大项目的评审和决策,还从未见过这种情况。

 一份建议建设聚变示范堆、耗资必然是天文的报告,作者竟然被完全隐去?

 这显然不只是“保密”二字可以解释的。

 “这是我专门要求的,”对面的声音适时响起,解答了他的困惑,“为了避免让读者先入为主,被一些非技术因素影响判断……总之,你只管看内容,看技术依据和建设方案本身是否站得住脚。”

 雷文成只觉得额头微微见汗,他抬手用指节擦了擦,点头道:“是,首长。”

 随后定了定神,继续往后翻页。

 正文同样有许多地方被涂黑,显然是为了隐藏具体的研究机构、某些过于细节的技术路径来源或者推导过程。

 好在核心的技术参数、工程目标和预算部分,都还清晰地保留着。

 他的目光飞速扫过那些令人心惊肉跳的数字:

 功率增益因子(Q值):预期稳态运行值>100

 运行模式:稳定 h模

 背景磁场强度:≥12 t

 ……

 这些数字实际已经非常夸张了。

 但更让他感到炸裂的还在后面——

 设计输出电功率: 10万兆瓦

 要知道,世界最大的火力发电站是蒙省托克托电厂,设计总装机容量6720mw。

 而整个三峡工程的装机总容量,也不过mw。

 换句话说,这一座示范堆的预计功率,就相当于15座托克托,或者四个半三峡。

 如果不考虑输电损耗和电网的冗余需求,那么单堆就可以满足一整个地区、或至少两个省级单位的电力需求……

 工程总投资估算(不含非电网类基础设施):¥。

 雷文成自问对数字相当敏感。

 然而这个位数还是让他下意识往后面的括号看了一眼。

 当看到“人民币柒百五拾亿元”几个大字时,雷文成感觉呼吸都滞涩了一下。

 作为超大型集团的掌舵人之一,他自然见过不少总投入百亿、甚至更高的项目。

 但那些无一不需要移山填海,涉及到难以想象的土方工程量

 。

 而眼前这个,却仅仅是一座示范堆而已。

 还不包括非电基础设施。

 也就是如果要为此而修路搭桥建城,那全都要另算。

 还是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更震撼的则是,看首长的意思,似乎是真的在考虑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他强迫自己继续往下看。

 报告的技术论证部分虽然关键推导有涂抹,但逻辑链条清晰,尤其关于等离子体磁流体力学稳定性控制、高约束维持、高热负荷材料解决方案等核心瓶颈,都提出了基于“突破性理论进展”和“已验证工程路径”的具体方案。

 其中更是多次提到了“hL-2A长脉冲高约束运行成果已验证关键理论预期”的说法。

 “1小时10分钟?”

 这是雷文成哪怕在近几天的会议上都没听说过的内容。

 如果不是资料来源过于权威,他甚至会怀疑是不是有人在整蛊自己。

 ……

 不知过了多久,雷文成终于缓缓合上文件夹,感觉手心都有些潮湿。

 他摘下眼镜,再次擦了擦额角的汗珠。

 “看完了?”老人问道,目光平静地注视着他。

 “是,首长。”雷文成将文件夹轻轻放回茶几上。

 “说说你的看法。不要有顾虑,想到什么说什么。”老人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回避的力量。

 雷文成深吸一口气,整理着翻腾的思绪,字斟句酌地开口:

 “首长,坦率地说,看完这份建议书,我的第一反应是……天马行空。这个目标,这个体量,这个投资,都远超我们目前聚变研究领域的常规规划和预期。”

 他停顿了一下,看到老人没有任何表示,便继续道:

 “我们集团的主要业务是涉核工程建设,不主要负责核理论研究,但是,如果……如果建议书中所依据的‘突破性理论进展’是真实可靠的,并且如报告所言,其关键部分已经在hL-2A装置上通过长达4200秒的高约束、净能量增益运行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