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9章 从毫秒到小时(第2页)

 丁宣此时已经缓过神来,解释道:“我这部分内容是……电子温度演化和等离子体快速热猝灭时间尺度的分析和计算……”

 周新同显然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眼神中露出困惑:

 “计算结果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你们组每个月不都能出来好几个么?”

 丁宣却狠狠摇了摇头:“不,不是数值结果。”

 说完抬起头,直视周新同:

 “是个……算法,而且有相当的普适范围。”

 其实他本来想说是个“通解”,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相对保守的用词。

 周新同终于有点坐不住了,看向宋金航。

 “我的也是……”根本不用问,后者就紧跟着补充,“不是数据是……算法……或者说,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

 他用了“框架”这个词,因为其中许多深奥的数学基础,他也未能立刻完全理解。

 周新同的目光在面前几人激动而困惑的脸上扫过,最后落回自己屏幕上那份关于高比压边界热负荷的计算文件。

 他不再尝试细看推导,而是直接跳到核心结论部分——

 一种基于流场整体拓扑演化计算边界峰值热流的方法。

 连续几页的公式和结论性描述映入眼帘。

 周新同的呼吸瞬间变得粗重起来,握着鼠标的手指下意识地收紧。

 “这……”他盯着屏幕上那行【边界峰值热流密度与全局环向流涡旋度及磁岛分布存在强非线性耦合,具体关系如下……】的结论,声音低沉下去,几乎是自言自语地疑惑道:“上面……到底是从哪里搞来的这些东西?”

 “我突然想起来……”就在这时,丁宣突然抬头,“之前我去京城参加那个聚变发展战略内部研讨会,会上栾主任参与讨论的时候,确实问了些非常具体的问题……”

 宋金航几乎下意识追问:“都问了什么?”

 丁宣努力回忆着当时的细节:“当时觉得就是领导关心技术进展,但现在想起来……栾主任特别问过我们,说是如果能解决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控制的问题,并提供可用的超导材料,那么距离托卡马克发电还有多远……”

 办公室内瞬间陷入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这个问题乍一听确实没什么,但要是结合眼前这些数据。

 那指向性可实在是太强了。

 办公室内的气氛顿时躁动起来。

 然而,这种躁动仅仅持续了数秒,就被周新同强行按了下去。

 “等等!同志们,先别太激动!”他环视三位得力干将,语气严肃,“我们当然应该相信上级的判断……但更重要的还是尊重科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