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0章 常院士还是保守了(第2页)

张汝宁下意识想要端起茶杯,但随即被烫的往回一缩。

作为顶尖的光学系统专家,他的大脑已经开始从最初的震撼中高速运转起来。

“常院士”张汝宁没再碰茶杯,而是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既然这种材料表现出负折射率的特性,根据理论推导,它是否也必然伴随着一种……与常规光学材料完全相反的色散性质?”

到底是光学领域的专家。

负折射会带来负负色散这个事,说出来之后连初中生都能理解。

但却很难在第一时间意识到。

尤其在如此的震惊之下。

“张研究员问到了点子上。”常浩南肯定道。

他拿起桌上的平板电脑,快速操作几下,调出一组对比照片,展示给二人。

照片是在一个暗室环境中拍摄的。

算是常浩南那天测试的高清重制版——

左侧,是一块普通的冕牌玻璃棱镜,一束白光通过它,在屏幕上分散出标准的彩虹光谱——红、橙、黄、绿、青、蓝、紫。

红色在外侧,紫色在内侧。

而右侧,正是他们刚刚在地下室看到的那块双负折射平板透镜。

同样一束白光穿过它,在屏幕上形成的彩色光带……

顺序赫然相反。

“果然……”张汝宁和吴明翰几乎异口同声。

“完美!简直是完美的互补!”前者更是激动地用手指敲击着桌面。

作为光学系统专家,他当然清楚这种特性在消色散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价值。

吴明翰也兴奋地搓着手:

“难怪常院士您那天提到镥铝石榴石呢……有这么一种材料,解决色差和像差问题的难度大大降低!”

而张汝宁则已经想到了更上一层:

“不不不,不光是色差和像差的问题……”

他伸手沾了点水,在茶几上比划着:“还能简化光刻机物镜组的复杂程度,给整个物镜组的孔径角留出提升空间……这样就只需要解决一个光路遮挡问题……”

他的思路越来清晰,人也越说越激动,甚至有些坐不住了。

仿佛下一秒就要起身冲回长光开始画设计图。

不过,常浩南却没有着急。

还抛出了下一个关键点。

“张研究员,您刚才提到的折反式系统设计中,除了色差和像差,似乎还有一个核心难题?”

张汝宁立刻点头,眉头微蹙:“是的。那就是光路遮挡问题。”

他拿起笔,在便签纸上快速勾勒出三组简化的折反式物镜示意图。

“在折反系统中,我们使用反射镜来折叠光路,缩小系统体积。”

他指着草图上的反射镜位置:

“对于反射镜而言,光线越接近垂直入射就越有利于图像校准,但完全垂直的入射光又必然导致两个反射镜之间遮拦成像光束,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矛盾。”

张汝宁在代表光束的线条上画了个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主流方案,是采用离轴非对称的视场设计。”

“简单说,就是让光束不是对称地通过系统中心,而是偏心地、非对称地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