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3章 再补一刀

事态的发展正如常浩南所预料的那样。

华盛顿方面对这类消息的保密能力就如同沙滩上的城堡。

看着结实,其实一个浪打过来就什么都不剩了。

就在当天下午,几家北美权威媒体几乎在同一时段抛出了一条重磅新闻。

核心内容惊人地一致,均引述自所谓“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知情人士”

“据可靠消息透露,京城方面已就缓和近期紧张的经贸与科技关系,与华盛顿展开高层级接触,对话氛围积极务实,双方有望最早于下月达成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谅解备忘录……”

“该备忘录核心内容预计将包括:全面解除自2014年12月31日以来双方相互施加的全部贸易限制、技术封锁及实体清单制裁,同时,美国部分尖端科技企业,如spacex,将在‘信标’空间站计划中提供关键性协助,以换取市场准入与更广泛的合作空间……”

“……”

在随后的几个小时内,这条经过精心“加工”的消息,就如同海啸般席卷了全球舆论场。

消息以光速占据了全球几乎所有主要新闻网站、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头版头条和黄金时段。

无论此刻是东亚的傍晚、欧洲的正午还是美洲的清晨,无数主持人、评论员、分析师都被紧急召集,围绕着这个突如其来的“破冰信号”展开连篇累牍的解读、分析和猜测。

反应最快、也最为喜出望外的,莫过于近半年来在两大巨人夹缝中左右为难、饱受经济牵连之苦的欧洲。

欧盟委员会几乎在报道发出的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官方回应。

委员会发言人的声明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欣喜,甚至选择性忽略了消息源仅仅是媒体而非任何官方确认:

“欣闻太平洋两岸正在就缓和紧张局势进行接触,恢复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和建设性技术合作,这一做法符合全球经济的根本利益,欧盟一贯是维护多边主义和全球稳定的坚定力量,我们乐于见到任何有助于此的积极进展,并随时愿意为此提供必要的沟通桥梁与建设性的谈判场所。”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拿错了剧本,毕竟这种说法此前通常出现在华夏的标准辞令当中。

而欧洲的主流媒体更是如同提前过了圣诞节,陷入一片狂欢。

《金融时报》以“冰封关系迎来解冻曙光?”为题,分析此举将如何“拯救濒临衰退的全球经济”;

德国《明镜周刊》网络版头条是“来自东方的务实信号?”,盛赞这是“理性的回归”;

法国《世界报》则刊登长篇评论“后冲突时代的合作新范式?”……

仿佛一夜之间,笼罩在欧洲上空的阴云已经散去,世界即将恢复到2015年之前那个“熟悉而稳定”的旧秩序。

必须承认,原始报道在信息包装方面堪称高手,其行文极具策略性:

首先是半真半假的烟雾弹:

太平洋两岸确实进行了初步接触,但这所谓的“接触”只不过是一条简短的消息而已,,甚至华夏方面都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积极回应,但报道却巧妙地将这极其初步的“接触”无限拔高、具象化,塑造成双方即将全面缓和的强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