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十月廿二
第66章 前缘缝翼(第2页)
“关于翼刀的设计,小常同志的思路确实非常好。”
“至于前缘增升装置……”
柳明和坐在前面的杨奉畑对视了一眼:
“其实在八三工程还处在预研阶段的时候,大概80年代末,我们和法国达索公司合作设计过一种前缘缝翼,准备用于改进当时的歼8-2飞机。”
这倒是一件常浩南之前完全没听说过的事情。
“是啊,当初顾总也说过,假如歼8能装上一套合适的前缘缝翼,综合性能至少不会弱于幻影2000。”杨奉畑也回忆道:
“正好当时赶上我们和法国人在航空工业方面合作的蜜月期,就开展了一项联合研究,大概是跟和平典范计划同时进行的。”
当杨奉畑提到“和平典范”这四个字的时候,整个会场的气压都瞬间变低了些许。
那段故事堪称华夏航空工业的耻辱,80年代中期币值的将近6亿美元白白打了水漂,两架飞机还被无故扣押数年时间,才被以散件形式送回国内。
后世的某些亲美媒体,竟然还恬不知耻地将这一计划宣传成所谓“华夏航空工业现代化的起点”!
实际上,八三工程之所以会被立项,并且得到如此多的资源,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和平典范计划的耻辱性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