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第267章 还是看看远处的大飞机吧,家人(第2页)

 而更高级别的飞机生产周期较长,相应带来的成本,以及需要双方进行协作的部分也更多,哪怕对外经济关系部不对技术出口设限,华夏那边大概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

 这种涉及两国合作的复杂项目,拖得时间太长就容易夜长梦多,尤其是这类高投入长回报周期的产业。

 这是联合航空技术出口公司委派专人分析了沪飞组装md82/83飞机和md90飞机之后给出的结论。

 但是现在,情况显然跟己方之前的预估不一样。

 虽然不清楚华夏人是怎么做到的,但他们显然伊尔114这个级别的小飞机不感兴趣了。

 而伊留申公司并没有再大一点的型号。

 再往后就是最大起飞重量将近300吨的伊尔96了。

 显然有点超纲。

 而在这中间,就是他们图波列夫集团的机会。

 话分两头,华夏代表团这边,怀国莫并没有管对方陷入的短暂混乱,而是带着梁卓平一起走上前去,仔细看了看那架完成度最高的伊尔114m。

 新舟60虽然在总体上应该已经可以提前开香槟总结为一个比较成功的型号,但为了打进民航市场,但很多关键子系统终究还是用的西方货架产品。

 比如动力就用了两台普惠公司的pw127j。

 虽然这年头普惠还没被雷神收购,但装着这种发动机的型号想要直接拿去军用,还是不可能获得许可的。

 至于华夏的同级别型号么……

 涡桨5A,不提也罢……

 不过怀国莫肯定不会当场表现出太浓厚的兴趣,他只是记住了发动机侧面短舱上的型号。

 tv7m-113。

 应该是一种克里莫夫设计局的产品。

 回去之后可以私底下接触一波。

 就在这个功夫,俄方代表团那边也总算理清了思路。

 洛兹科重新找上了怀国莫:

 “商业运营的飞机出口欧洲,不知道贵方是如何解决的适航审定问题?”

 相比于航空技术的问题,这才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

 前些年俄方也尝试过跟欧洲搞航空合作,但结果都并不顺利。

 主要是那边的国家太多了,一次跟十几个国家谈判,搁谁身上都麻爪。

 只要拿出足够的筹码,搞定法国和德国这两个领头羊其实不难,但总有一些小国会毫无征兆地跳出来搞事情。

 明摆着是受到大洋彼岸控制的。

 现在华夏方面竟然能克服这个问题,着实让他们十分好奇。

 当然也掺杂着一些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