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火炬实验室引发的争议(算昨天的)(第2页)

 

    “美国人、俄国人和英国人也就罢了,他们在航空技术方面的积累本来就比我们更丰富,能拿出性能更好的航发可以理解。”
 

    并没有说我们目前已经没有其他路可走之类的话。
 

    不过,作为一个技术人员,艾德斯坦纳知道,有些事情仅凭自己是分析不明白的。
 

    因为,不光达索不理解。
 

    尽管从目前的情况看,这個风险只是潜在的。
 

    反正,这两个相隔近万公里的两个国家之间,本身是没有太多利益冲突的。
 

    尤其是最近四五年功夫,几乎能赶上其它国家二十到三十年的进度。
 

    华夏人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你不认可是没有用的。
 

    这完全符合一个后发国家在技术追赶过程中的表现。
 

    但毫无疑问,整个体系本身,是华夏人自己的。
 

    更关键的问题是,武器装备出口跟一般民用产品不同,背后涉及到相当复杂的利益关系。
 

    可要是不合作
 

    其中确实有一些环节,甚至关键环节是从国外引进的。
 

    倒不如把这一点给利用起来。
 

    他的角度非常刁钻。
 

    但也足够成为一些国家放弃阵风转投f16,或者ef2000的筹码了。
 

    “而且,就像你上次说过的那样,华夏过去还找到过我们,寻求有关cf56核心机的技术资料,现在满打满算也就过去了十年多一点”
 

    华夏人的进度,实在是太快了。
 

    一来这样听着很丧气,至少会让对方的心情变差。
 

    二来,这件事情达索肯定也知道。
 

    只是迈不过心里那道坎罢了。
 

    而要帮他迈过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
 

    欧直集团也干了。
 

    而且也是军用型号。
 

    所以,不需要有心理负担。
 

    果然,原本埋头往前走的达索登时停下了脚步,用惊愕的眼神看着艾德斯坦纳。
 

    那眼神中包含着至少两层意思。
 

    首先是,“竟然还有这种事”;
 

    其次是“这种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虽然都是航空企业,但固定翼和直升机除了都能飞以外从根本上就不一样,所以达索和欧直的关系仅限于字面意义上的“友商”。
 

    “我有个大学时期的同学,就在欧直集团负责nh90项目。”
 

    并不需要达索开口,艾德斯坦纳就直接回答道
 

    “当初他们的项目因为技术问题陷入僵局,而华夏方面恰好可以解决嗯说起来跟咱们的情况也差不多。”
 

    实际上,nh90的情况要复杂很多,除了技术方面存在缺陷以外,还有多国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扯皮。
 

    但现在是要说服达索,自然要捡重点说。
 

    “那参与nh90,还有准备购买这个型号的其他国家难道没有意见”
 

    “为什么会有意见”
 

    艾德斯坦纳耸了耸肩
 

    “纸面上,nh90的技术和零部件100来自北约成员国。”
 

    看着仍然一脸费解的达索,他又继续道
 

    “实际上,有很多办法可以把来自华夏的技术洗白成我们自己的,当然这需要华夏那边的配合,但我想只要能坐下来谈,那就没有什么是不能达成一致的。”
 

    跟达索不同,艾德斯坦纳除了是个技术人员以外,更是个无情的职业经理人。
 

    这意味着他很少受到不必要的情绪干扰。
 

    当然也更容易被利益所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