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圆环工程,终局(第2页)

 

想想还觉得有点怀念。

 

当常浩南到达科工委的时候,丁高恒按照惯例已经在办公室等他了。

 

“丁主任。”

 

常浩南敲门进屋。

 

不过,丁高恒却没有马上开始谈正事,而是笑着打趣道:

 

“听说上个月的时候,小常你在舆论界打了个胜仗?”

 

说着示意常浩南随便找地方坐。

 

借助舆论反击南城报的那件事距离现在已经有点久远了,而且当时说实话也就是顺手为之。

 

因此,常浩南愣了一下才意识到丁高恒指的是什么。

 

“嗐……也是赶巧罢了。”

 

他摆了摆手:

 

“本来嘛,我其实是个很随和的人,这事搁平常我都没准备动手,结果南城报那帮人非得往枪口上撞。”

 

说到这里,常浩南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他们前脚批评我们火炬实验室浪费科研资源,我那篇论文后脚就见刊发表出来了,中间也就隔了一个来星期,这就没办法了,我也只能勉为其难地针对他们一下……”

 

丁高恒听后没有直接开口。

 

只是用“我信你就是见了鬼”的表情看着一副人畜无害样子的常浩南。

 

不过,他也早就看南城报那帮人不爽了,只是受制于身份不好直接下场骂街而已。

 

这次有人能出口恶气让对方吃瘪,丁高恒高兴还来不及。

 

刚刚提起这件事,也只是为了再乐呵乐呵。

 

如今乐完了,自然也该回到正题。

 

于是,他重新恢复了严肃的脸色:

 

“盛京那边的情况,还顺利吧?”

 

“一切顺利。”

 

常浩南也收敛了表情:

 

“歼11b的试飞,当然还有涡扇10设计定型之前的最后阶段测试都在按照时间表进行,我们目前已经冻结了涡扇10a的技术方案,除非再发现什么特别要紧的问题,否则就将按照当前技术状态进行小批次量产,直到完成生产定型后,再转入正式量产。”

 

“至于一些最近才完成研发,或者仍在研发过程当中的新技术,将会在未来的改进型涡扇10c上面体现。”

 

量产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

 

这是很多项目为了保证足够快的迭代速度而设立的标准。

 

虽然这个原则是由于成为一句军工口号而广为人知,但实际上,大部分军品的迭代速度并不满足这一要求。

 

至少在90年代末这会还不满足。

 

不过,在常浩南的带领下,航发这块,确实是做到了。

 

比如现在,就是量产涡喷14,研发涡扇10a/b,同时规划着涡扇10的深度改进型。

 

“很好。”

 

丁高恒满意地点点头。

 

在他的印象里,常浩南每次带回来的消息似乎都是这样。

 

略显枯燥的顺利。

 

当然,他宁愿永远这样枯燥下去。

 

“还有什么需要组织上提供的帮助么?”

 

有这样一个部下,丁高恒的职责就成了当好一个保姆。

 

“还真有。”

 

常浩南倒也不客气:

 

“按照计划,歼11b的主要武器之一会是霹雳13,就是那种用r33导弹的弹体,换上我们自己主被动复合导引头的对空对地两用导弹,不过要想测试出这种导弹的极限性能,就需要一架预警机的协助,至少给载机提供一个大致的目标方位。”

 

而且测试空对空反辐射功能也需要一架真正的预警机做靶机(无人靶机无法提供足够的信号强度)。

 

当然不可能真打下来,而是在确认导引头正常工作之后再让导弹自毁。

 

不过这事听着还是有点风险,所以常浩南暂时没敢和丁高恒说。

 

怕把老同志给吓着。

 

“所以,空警200的研发进度最好能加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