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真有大佬要来?(第2页)

“但是对于国土面积有限的外国用户来说,不挂副油箱的航程并不是不能接受,所以我们计划在量产型上面,把这两个机翼内侧挂架也连接到数据总线,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多用途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个年头,f16还没有装备保形油箱,单发中型机在航程方面的标杆本来就不高。

 

而且至少短时间内,会买华夏战斗机的国家都还是以国土防空为主要任务,哪怕要对地打击,目标也限于国境线以内或者附近,对航程的需求确实不太迫切。

 

所以歼10e这样弥补一下,倒也显不出什么特别碍眼的短板来。

 

因此,梁卓平听罢,还是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这次过来之前,我听丁主任讲,动力集团那边已经把第三代航空发动机技术出口到欧洲去了,咱们在这方面也不能落后,十一号工程按照协定又不能用于出口,所以,就指着你们的表现了。”

 

其实联合研发m88发动机这事基本属于明牌,但凡是军工系统内部的人都多少知道点相关传闻。

 

毕竟航发号称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而法国过去又一直是华夏航空技术的主要输入国之一。

 

现在搞起反向技术支援,相当于五十年河东五十年河西的穷小子逆袭剧情。

 

写到书里人人说老土,但发生在现实中的话……

 

人人都觉得爽。

 

梁卓平搬出丁高恒来,只能说是给这件事情一个实锤,也算一种激励。

 

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梁卓平又继续道:

 

“可以发挥一下我们在渠道方面的优势,毕竟,航技集团还是在我们这边嘛。”

 

“那些以前从我国购买过空军装备的国家,沟通起来应该也会更方便一些。”

 

宋闻聪没有接话,只是点了点头。

 

梁卓平说的这些,倒不能说有错。

 

只是可操作性不太够。

 

航技那边确实掌握着很多国家负责军购的部门或者人员的联系渠道。

 

但问题是,华夏过去出口的武器装备,尤其是空军装备突出一个低端,用户基本都是些没什么经济实力的国家。

 

歼10e哪怕再怎么实惠,也是正儿八经的三代机,不可能真当大白菜去卖。

 

换句话说,肯定得开辟新客户。

 

而在寻找高价值客户这块,似乎还是隔壁的常总比较擅长……

 

当然,这些困难只能想想,要是说出口,那就有点矫情了。

 

总归是幸福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