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产能太高,也有烦恼(第2页)

尽管华夏的gdp相比上一期提前了4年,在2001年的第二季度就超过意大利和法国来到了世界第五,距离第四的英国也只剩一步之遥,但总体上,仍然属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到处都需要钱。

而且也要考虑到,不能过于刺激周边国家和主要竞争对手。

因此,在今年,也就是2001年,给国防建设划出的预算是2200亿人民币。

相当于大约260亿美元。

是美国的大约1/12。

就这,还是从1997年开始,每年至少增长15%,最高一年增长20%的结果。

所以,别看之前每年造20台涡扇10的时候,空军和航空工业都嗷嗷叫着不够用。

以后真要是能每年搓200台出来,那他们还吃不下去呢……

……

“常总。”

看着手头数据越来越好看的测试报告,钟世宏表情却略微有些惆怅:

“真不能让112厂和132厂再提高点产能了吗?”

在产能潜力逐渐提升上来以后,他连说话都变得比以前硬气多了。

在面对隔壁航空工业集团同行的时候,态度直接从“求你轻点”变成了“没吃饭吗?”

咳咳……

总之,现在涡扇10的产能潜力已经非常明显,所以钟世宏关注的问题也从单纯的技术逐渐转向商业。

明明有能力一年爆出一百大几十台的产量,却只有五六十台的订单,实在是让人不好受。

“难呐……三个军种加上二炮,换装压力都很大,能具体分到歼击航空兵的资源本来就有限。”

常浩南把手里的钢笔放下,摇了摇头:

“歼11B和歼10A都算上,每年能产个30架左右,都已经算是部分超过我的预期了,歼10e一方面暂时没有客户,另一方面适配的还是AL31f的动力。”

“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真有那么多订单,112厂和132厂本身的还都没完成扩建,尤其132厂,还规划了一个全新的厂区,眼下就算连轴转也爆不出来太多产能……”

一年小200台发动机,哪怕排除掉换发和备件,也能折合出100架左右的新战斗机产量。

这个数字,哪怕在常浩南重生之前那会都不是年年能达到,更别提现在了。

“主要还是咱们现在的生产潜力太大了。”

钟世宏摸了摸下巴:

“幸福的烦恼啊……”

常浩南本来是准备换个话题的,但听到对方这么说,突然灵光一闪。

涡喷14的产能,其实也不低。

而之所以一直没遇到这种问题,是因为波斯人的f4升级项目,一次就占用了几百台的产能。

当然,国际市场里,暂时并没有哪种型号需要涡扇10这种大推力发动机。

毕竟美俄都有自己的动力型号,不需要从华夏进口。

但如果思路打开的话……

不出口发动机整机呢?

现在黎明厂的产能潜力,其实主要积累在了涡轮盘和涡轮叶片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