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精确制导时代(第2页)

    只是由于歼10As本身还没走到武器测试这一步,加上目前国内装备的少数激光制导炸弹又都是进口货,实在舍不得随便扔,所以真正的投弹测试还是要等一下国产的同类型弹药。

    好在北方工业的“天戈”系列激光制导炸弹已经进入了研发周期的中后段,在吊舱的激光编码情况确定下来之后,应该很快就能进入实弹测试阶段。

    之前航空工业总公司分家的时候,洛邑613所被争取到了航空动力集团的麾下,再加上引进神鹰1本就是常浩南力主推进的项目,所以这个测试结果自然是很快就被送到了常浩南手里。

    “常总,从测试结果来看,我们的国产数据总线与泰雷兹提供的吊舱之间适配关系良好,火控系统可以正常操作瞄准吊舱进行全功能操作,下一步,就是基于法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对吊舱硬件进行国产化了。”

    神鹰1项目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是613所副所长的卢光舜对常浩南报告道。

    “达摩克利斯吊舱的引进时间表,和m88-3,还有m88-4的升级时间表是有关的。”

    “至于非冷却热像设备,泰雷兹那边咬的很死,恐怕要等到日后m88-4方案出来之后才能拿到手,我已经让606所那边尽量加快进度了,不过这种事情总归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说到这里,他苦笑了一下:

    “我们的进度应该没有您想象中那么快,毕竟手头的项目比较多,力量也有些分散……”

    “你们613的人员规模和能力范围,我心里大概有数。”

    常浩南摆了摆手打断对方的解释,然后继续道:

    “所以,我也没说要给你们设定一个具体的研发时间表。”

    “不过,你们也要意识到,高精度陀螺稳定相关技术,对于你们手里的其它项目,尤其是远程导弹的惯性导航系统研发会很有帮助。”

    613所虽然叫做电光设备研究所,但业务范围可不仅仅局限于研发传统概念中的光电侦测或者激光电视设备。

    实际上,在过去的大多数时间里,他们最主要的工作是为各种导弹和火箭武器研发陀螺仪等惯性导航设备。

    毕竟,无论多么高大上的制导形式,都要依赖运动感知稳定控制来实现。

    过去很长时间里,制约我国远程武器精度的主要短板,也正是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