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十倍眷顾,英雄大会(二合一)


    “咚!咚!咚。”

    鼓点自鼓楼率先起。

    缓而慢,慢而重,重而沉,声声叩在人胸膛。

    擂鼓三下。

    鼓楼下左右两耳,两位大汉赤膊上身,鼓动大椎,接续而上。

    再响三声,青石街三丈开外,又有大汉甩动臂膀赤条。

    一个又一个,一面接一面,一下又一下,接力传递。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鼓声一路绵延,一路传递,一路共擂,若传递的火炬,沉眠睡醒的巨兽,地上黄尘轻扬,缸中涟漪波动,屋顶小石子微微颤移,所有游人停下脚步,屏住呼吸,按住心脏。

    响至上饶埠头。

    祭台两列三十六人,两路一百零八人。

    汉子单手接力抡,改双手持椎,腰身转动,铆足劲力,共擂大鼓三下,三十六支黄铜号角自大鼓左侧整齐而出,探往天际。

    “呜~~~~”

    低压压的黄铜震鸣声荡彻寰宇。

    鼓停、号歇。

    天地噤声。

    万古盈春树,浪花中的大鱼停下游曳。

    江上画舫停漂水面,船上门窗尽洞开。

    野猪过山车、玉晶船、水蜘蛛、木胶囊……全部停运。

    不用父母哄闹,孩童的哭喊跟着号角声一块止住,瞪开大眼睛,好奇地张望世界。

    街边小贩更是放下手中灶具、竹筛,在游人诧异的目光上,不约而同地向前挪动。

    他们是平阳人、是义兴人,是附近的水乡人,穿插在驻足停滞的行人中向前,像礁石群中碰撞挤溢出的白沫花。

    祭台旁,计时的盘龙长香燃飘出袅袅白烟,下方挂着的铜球摇摇欲坠,白棉线被高温灼黄。

    午时将至。

    “等会,为什么何含玉在那边?跟石头一块?”温俊轩手指。

    上饶埠头宽阔敞亮,实木祭台高耸,周围广场空地被本地乡民挤满,广场两侧又有高屋,在大门口形成一条锋利的台阶阴影,免去太阳暴晒。屋檐之下,年事已高,腿脚不便的乡老,及县内出资赞助河神祭的乡绅尽皆站立此处。

    而三条台阶往上,一条骏马般高大的黑狗犬坐地上吐舌头,旁边正是闲逛中,莫名失联的温石韵和何含玉!

    两人全在最佳“观景台”上。

    温石韵去到前头不稀奇,毕竟梁渠亲传弟子,今年就要跟随习武,何含玉凭什么……

    “糟了,都怪我们没有看好温石韵,被义兴的热闹迷花了眼。”一少年拳砸手掌,悔恨不已,“肯定是趁我们不注意,石头被何含玉威胁,本来他自己去,现在只能带她去。”

    一语惊醒梦中人,少年们纷纷低头,惭愧不已。

    都怪自己被街上的热闹分心,没有保护好温石韵免遭坏女人的压迫,真是可耻!

    “可恶,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都是我的错!都拿了石头的票,却没有保护好他。”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家不要太伤心!我们要重整旗鼓,吸取教训啊!”

    “啊,薯条误我!从今日起,戒薯!”

    竹筒摔在地上,金黄的薯条滚出筒口,路边大黄狗抬起脑袋,尾巴一竖,兴冲冲上前舔个干净。

    “奇怪……”

    温俊轩总觉得哪里不对,目光盯住台阶上的温石韵,恰两人目光相撞,台阶上的温石韵微微后仰,伸出双手,做出掐自己脖子的模样,其后长长叹息,面容之上满是无奈。

    “啪嗒。”

    棉线断裂,铜球坠铁盘,清脆有声。

    “吉时到。”

    “吉时到!”

    “吉时到!!”

    “锵!锵!锵!”

    三声锣响,打断思绪。

    大椎挥动,鼓声再擂。

    人们目光被中央祭祀吸引,游人伸长脖子,攒动人头。

    类似典礼,江淮上上下下多的是,比之更为复杂的也有,平日里压根没有人投去目光,更没有人会感兴趣,专门跑过去看,来到义兴县,偏不知怎么的,好像真就是要更有趣些,有氛围,有一股子所谓“文化特色”。

    鞋尖踩线。

    司祭项方素一鼓一步,沿三丈祭台中轴线,缓步行至祭台前。

    背向祭台,面朝众人,声传全街。

    “上……牲!”

    青石街上游人转头,期待牲畜被拖拽上前,猜测是大精怪还是妖兽,又多是什么品种。

    然而,头顶风云变化,狂风骤起。

    晴朗无云的湛蓝天空中,棉白的云朵自西方浩浩推来、铺张,落下大片阴影,遮盖住火热阳光。

    其后,万马奔腾!

    一匹匹玉白色的骏马奔腾向前,鬃毛飞扬,脖颈上缰绳甩动,仿佛拖拽着身后白云。

    骏马踏空无声,地上擂鼓有响。

    天下地上,交相应和,正成疾烈的蹄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