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6 章 丁元英:得道的门槛(第3页)

他缺乏的是佛家普度众生的大慈悲和与众生同一的平等心,这也是你我也缺乏的,只是在程度上有点区别罢了,是需要我们继续修行的地方。

但是这一步却难如登天,放下自我,生出无我的慈悲,是极其困难的,这是佛与凡人的差距。

上面这几段话,是前段时间在小圈里与朋友的一些交流。

《遥远的救世主》里是存在觉他这个暗线的。觉他不是普通的伸以援手,而是启发智慧,以认清事物的本质,摆脱困惑、偏见和痛苦的根源,获得真正的精神独立和自由。

它追求的不是简单的物质援助,而是从根本上帮助他人获得精神上的觉醒和解放,同时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当人考虑为什么要活着这一命题的时候,终归要从自觉转到觉他上来,除非一直连自觉的问题都没有解决。这并不涉及道德伦理,而是人性的需求,就像父母有爱子女的本能一样,是生物本能。

至于觉他的方式,那么既有菩萨低眉,又有金刚怒目。但是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觉他永远是别人的慈悲。个体的喜乐是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的。在自觉的基础上,如果能够觉他,则更好。

今天没啥事儿,盘都懒得看。一点胡思乱想,随便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