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3章 临江市跨越式发展

最终,江一鸣并没有亲自去义阳市参加历史文化古城开幕仪式,而是让郭临野代表自已出席。

虽然他很想很想亲自参加,但他想了想,还是不出席的好,毕竟他曾经是义阳市的代理书记,而这一政绩其实是他的执政成果,若此时高调露面,反而让现任市委书记王韦超有些不自在。

不过,江一鸣通过电视看了会开幕式,当《义阳》这首歌响起的时候,他的内心受到了触动。

旋律缓缓流淌,镜头掠过修复如初的古城墙、青石板街巷和焕然一新的文化展馆,江一鸣眼眶微热。那些日夜攻坚的画面在脑海中闪回——拆迁协调会的争执、规划方案的数十次修改、暴雨中巡查工地的身影。

如今,古城涅槃重生,如凤凰展翼,向世人诉说着往昔的荣光与今日的生机。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只是可惜不能亲临现场感受到这一刻的沸腾与感动。

他默默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阑珊的城市天际线。

紧接着是国庆假期,江一鸣除了陪女儿两天外,其实时间都在一线奔波。

他奔波在各个项目工地之间,督导施工进度,检查安全生产,确保进度不误、质量不降。

同时,江一鸣到药材种植基地,了解药材长势情况。

与农民们围坐田埂,倾听他们讲述种植难题与收成期盼。

“今年虽然遭遇了一定的干旱,但灌溉设施及时跟上了,药材长势还算稳定。”

一位老农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药草马上进入采收期,预计亩产比去年高一点。乡里已经安排人来对接了,到时直接有大公司来收购,不愁销路。而且价格也已经谈好了,比去年高出了百分之十五,这样算下来,今年的收益比去年高出不少。如果资金能够到位,我准备明年买个小型拖拉机,再承包二十亩地扩大种植规模。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资金一定会落实的,如果不能及时到位,就找你们县领导,如果他不给你们解决困难,我就找他们的麻烦。”

江一鸣笑道:“今年市里又有十多家医药企业落地,投产后每年将消化本地药材上万吨。你们种多少,企业收多少,价格随行就市,但底线不会低于成本价。政府要做的,就是搭好桥、牵好线,让农民和企业真正连心连利。”

“水电站预计今年年底修建完成,以后用电也更加稳定了,遇到干旱的时候,抽水灌溉也更有保障。所以你们就大胆的种,放心的种,政策支持只会越来越实。你们的辛勤耕耘,定会换来金秋的丰收。”

与老农交谈结束,江一鸣就沿着山区继续调研。

此时的山路虽然不够宽阔,但已实现硬化通车,沿途多个村庄接入了主干道网络。这也是他去年到任后,特别推动的“村村通”升级工程成果之一。原先雨季时常中断的土路,如今铺上了沥青,客车能直达村口,山货出山更便捷了。

随后,江一鸣又调研了两个县区,走访了多个自然村,深入了解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基础设施完善后的实际效益。

各方面都在稳步提升,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不过乡村的发展依然太过单一。

此时正是黄金旅游季节,有很多美景藏在深山无人知。江一鸣感叹,这些山水资源若能与药材种植、农事体验结合起来,打造生态康养旅游线路,便能走出一条多元化发展的新路。许多村庄闲置的老屋可改造成民宿,村民不仅能收租金,还能做向导、开餐馆。

随后,节假日一结束,江一鸣就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生态康养旅游试点规划。

“要以药材种植基地为依托,串联山水景观与乡土文化,打造“可览、可学、可体验”的乡村复合型旅游模式。交通、文旅、农业部门协同推进,优先在条件成熟的村庄启动民宿改造和导览培训,确保来年春季推出首批精品线路。同时,要完善配套服务,统一标识系统,建设生态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鼓励村民成立合作社,整合闲置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接待能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杜绝过度开发,保护好原生态环境和乡土风貌。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发展新模式。试点村庄选定后,立即引入专业规划设计团队,结合地形地貌与村落特色,制定“一村一策”改造方案。同步启动资金扶持与政策倾斜,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培育本土旅游服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