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章 江城市的困境(第2页)

杜家乐说道:“我们俩的谈话,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我希望你能够实话实说。”

“雷书记工作能力强,又是省委副书记,在多个市州工作过,有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到任后确实带来了新气象。”

陈陆说道:“不过,他个人更多的精力还在省里,对江城市的日常工作指导多于直接参与,一些问题难以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再加上很多政策是玄章省长定下的,哪怕不太符合江城市的实际情况,雷书记可能出于尊重和大局考虑,继续维持不变。”

听到陈陆这番话,杜家乐心中一沉,他自然明白陈陆话语中的意思。

江城的困局,表面是市长与书记权责失衡,实则是上级意志过度渗透地方治理的缩影。再加上雷亮与李玄章之间保持着密切关系,这就导致李玄章之前定下的错误政策或者在用人问题上存在问题,雷亮依然选择延续而非纠正,使得问题积重难返。

这就导致江城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矛盾持续累积。

虽然陈陆也是副部级干部,但仍然不能改变任何局面。况且陈陆性格上也存在一定的懦弱和退让,面对重大决策时往往选择明哲保身,缺乏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他在多个关键节点上未能坚持原则,尤其在光伏项目推进过程中,即便察觉风险,也只是象征性提出异议,最终随波逐流。这种性格缺陷与体制内权力结构相互作用,进一步削弱了地方自主治理的能力,使得纠错机制失效,直至问题彻底爆发。

想到此,杜家乐才发觉问题的严重性,江城作为省会城市,倘若不能发展起来,就算其他市州发展的再好,全省的整体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制约。毕竟省会城市占据全省经济总量近四成,其辐射带动作用不可替代。

省会城市发展不起来,他这个省委书记自然难辞其咎。

沉默片刻后,杜家乐缓缓开口道:“陈陆同志,你有没有想过离开江城市?”

陈陆微微一怔,沉吟片刻后,说道:“书记,既然前面的话我都向您如实汇报了,我也不隐瞒自已内心的真实想法,在雷书记没有兼任江城市委书记之前,我确实想留在江城市继续干下去,也许还能通过努力改变一些东西。甚至也奢望过主持江城市的工作,但雷书记来了之后,我深刻的反思了一下,我确实还存在能力与格局上的局限,难以在复杂局面下扛起全局。省委和上面的领导没有让我接任是有道理的,所以我调整好心态,想着好好干,争取在接下来的工作上改进不足,进一步提升自已的能力。”

“然而,在雷书记到任后的几个月里,我发现还和之前的状态差不多,我的构想难以推进,很多决策难以落地。所以我内心就产生了动摇。”

“如果组织上考虑调整我的岗位,我愿意服从安排。”

“你内心产生动摇的时候,是否认真履行了职责?”

杜家乐严肃问道。

“书记,我承认我工作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但在职责范围内仍尽力而为,省里可以对我进行考核和审查,所有工作均有记录可查。我虽有思想波动,但从未推诿责任,也没有丝毫懈怠。”

陈陆认真道。

杜家乐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你回去好好工作,组织会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给你一个合理的安排。但在此之前,你必须坚守岗位,履行好现任职责,不得有丝毫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