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逃过一劫




                吴岭昨日与南衙诸将商议过,“左武卫可去洛阳支援。”



    余下的长安兵力,真是在刀尖上跳舞,极限操作,经不起一丝风浪。



    只希望长安诸位高门贵戚,看在各家祖坟的份上,别搞出大事来。



    军队的战斗力,不仅要看人数,还要看统帅的将领。



    一将可累死三军,亦可挽天倾。



    吴岭翻过许多留守洛阳的武官履历,评价只是平平。大事当前,不能只顾门户之见,“本王听说,李君玘在洛阳?”



    托李君璞在跟前晃荡过两回的功劳,吴岭想起他还有一个原先任大将军的哥哥。



    工部尚书龚彦:“自四年前征突厥后,一直在洛阳闲居。”



    只说征突厥,没提兵败,倾向不言自明。



    吏部侍郎骆闻补充一点小道消息,“黎阳那位召集过许多高门子弟,包括冯四郎。结果遇上李二郎和表兄闹翻,气不过把人关进县衙大牢里,冯四郎由此也没去成黎阳。”



    因祸得福。



    冯李杨三家,要说没有关系不可能,但早闹翻也是事实。



    李君璞早不闹晚不闹,偏偏在冯睿达被杨胤征召的当口,把亲表哥关进大牢,真为了一点风流韵事钱帛纠纷?



    说李君璞提前知晓杨胤会造反不大可能,但李家不想再和杨胤扯上关系是真的。



    吴岭听一会,才将称呼和人对上号。冯四郎是冯晟的儿子,李二郎是万年县尉李君璞。



    公器私用,把表哥关进大牢教训的意气事,可不像冷肃老成的李君璞干得出来的。



    骆闻的意思清楚明白,李家的立场没问题,李君玘绝不会倒向杨胤。



    现在谁能把杨胤造反的烂摊子压下去,谁就是他们的朋友。



    到底是统领过十几万边军,征讨过突厥的大将军,又在洛阳待过几年的地头蛇。



    李君玘若有机会,焉能不报当年被杨胤落井下石之仇。



    杨章的儿子,冯晟的外甥,都少知军事,究竟谁更胜一筹?



    李君璞之所以不认为吴岭整人,就是在他任命为京兆府法曹参军事之前,李君玘复大将军位,迎击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