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罪魁祸首(第2页)




    就算主官本人不喜诗文,但他没有喜欢的亲友,属意的下属…散两张做做人情如何,重在参与。



    赵璎珞:“今年还是悄无声息的办了?”



    姜永嘉:“哪能啊!今年请了几个小有文名之人,大年二十八公开唱票。前十的作品,就不抹了。”



    赵璎珞:“明年抹?”



    姜永嘉:“一直留在墙上。”



    祝明月说,哪怕有一天春风得意楼搬新址,墙上留存的诗文,也得拓下来带走。



    赵璎珞:“我记下了,到时来瞧瞧热闹。”



    姜永嘉:“得嘞,提早说,给你留个雅间。”



    赵璎珞摆手拒绝,“你的好意心领了,雅间拿来赚钱,我随意找个角落窝着便是。”



    姜永嘉:“赵娘子果然时时刻刻念着钱!”



    赵璎珞不以为意,“我知道,背后管我叫赵要钱。”



    姜永嘉立刻撇清关系,“我没说过。”周围同行背后还称呼他为“老姜”呢!



    赵璎珞:“幸好不姓史!”



    赵璎珞结完账,一半银钱直接送回作坊,做日常开支,另一半送进金银铺,兑成金子,带回家藏起来。



    他们现在不只在白秀然名下那一家兑换,只要火耗钱收的合理,几家分开兑换,不容易被旁人打听出虚实来。



    春风得意楼里,三楼客人下来方便。路过几面诗墙,不时张望一两眼。



    公款吃喝的票被部中几位高官分了,但大佬们手指头里也要漏一点出去,稍微近一些的能分到一两张。



    吏部都是文官,不一定是文人,但绝不可能是睁眼瞎,基础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除了少数真佛系的,其他人各有偏好,并努力游说手中有票的同僚,为自己心爱的诗文,或者关系户诗人投出宝贵的一票。



    同僚耿鸿指着一首诗,对杜乔道:“这个别号是一位太常寺官员常用的。”而且官职不低。



    诗文内容不作评价,着实平平无奇。



    袁奇选春风得意楼,也许是想照顾照顾外甥女生意。但太常寺的官员,会没眼色到不支持同僚的半公开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