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5章 换人可否(第2页)




    全永思并非无情无义之人,能拉岳家一把,自然不吝于伸手。



    但若同时送两个相家子弟入营,全永思没那么大脸面。



    强求,只会让他在右武卫难做人。亲戚情分也消磨掉了。



    相祖母迟疑一会,“九郎的名额,能否让十一郎顶替?”



    既是对全永思,也是对在场所有人说的。



    相祖母解释道:“十一郎比九郎小两岁,武艺却是兄弟间最好的。”



    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然要让最有把握的人上。



    相祖母能将这番话说出来,自认问心无愧,不是偏袒哪个孙儿,而是顾全大局。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艺高低,打一场就知道,瞒不过人。



    相僧达欲言又止,九郎和十一郎都是侄子,谁上都行。



    若以利益最大化衡量,还是十一郎更符合期待。



    原来的考量便是,倾尽全力扶持相十一郎。



    相母先前并不愿意让儿子入右武卫,相家在战场上死的人太多了。



    可婆母和三叔嘴巴一张要把她儿子的机会,让给旁人。



    报信的是她的女儿女婿,点名要的是她的儿子,凭什么!



    只是惯来的温驯,让她没有第一时间反驳。



    相如莲花抢在相僧达前面开口,若娘家一内一外的掌权人达成共识,哪怕事不成,但裂隙已成。



    相如莲花柔声道:“祖母,右武卫的将官并不以武艺高低论输赢。关起门来自家人说话,范将军、庄长史如何?”



    相僧达轻咳一声,“那还用说。”



    六罴之名响彻长安。



    原以为六人实在无能,后来看白秀然的表现,只能说强中自有强中手,他们遇上硬茬子。



    全永思:“右武卫进人升迁,不全看武艺。”



    其他武艺拖后腿的不方便点名,但右武卫的确存在这么一群人,私下叫文职将官。



    他们不一定临阵接战,反而将原先那些无品无级的军师、幕僚、文书的繁琐活计全盘接手。



    让其他将官全身心投入练兵和打仗。



    本就是武官出身,不存在文武思路差异,需要磨合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