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8章 西境部落(第3页)




    草原上向来谁拳头大谁说话管用,但王庭的命令一旦发出,就给了旁人“说话”的借口。



    这些西境部落虽然心中不满,但不敢公然违抗。更何况他们听闻大吴富庶,有心来捞一笔。



    部落的勇士赶着牛羊响应大可汗的征调,跨越千山万水远征,本以为是一曲勇气与毅力的赞歌,困难却接踵而至。



    首先是他们的人口和牲畜不耐东方的水土。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突厥西境和东境连语言都有些许差别,遑论不会说话的牲畜。



    他们的羊种和牧草都与东方不同,导致牲畜们水土不服、日渐消瘦。



    按周水生这个半专业的人士的说法,这次战役缴获的羊,没有先前缴获的肥美。



    这帮人养羊的水平不行。



    对以养羊为生的突厥人来说,简直是莫大的侮辱。



    其次则是他们的内部矛盾。



    呼图为了方便管理,将几个部落编为一个军团,却不知他们早就内部矛盾重重。



    地理相近,不代表他们睦邻友好。抢水、抢草场,不都是冲邻居下手吗?



    在中原官场浸淫日久的人,轻易就能想到一个词——制衡。



    显然呼图作为一个草原蛮狄首领,没有把这一套玩明白。



    他只是简单地将几个部落合在一起,却没有考虑到他们之间的内部矛盾可能影响战斗力。



    把几个炮仗捏在一起,却忘了给他们安一个开关。什么时候炸怎么炸就由不得你的心意了。



    这支西境联合军队一路东行,除了从前的老矛盾之外,又添新仇——分赃不均。



    他们沿路洗劫了几个小部落,却因此差点闹到散伙。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他们遭到东境部落的排斥和驱逐。



    这就是为何一支西境联军,偏偏走在最前头。



    突厥东西不平衡,并非经济,都是牛马,细说起来没多大差别。



    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战斗力。



    “磨刀石”的标准截然不同。



    他们是被推出来的一群高等级炮灰,亦或者说是主动出来的。



    钓鱼队遇上的斥候,大概是他们仅存的精锐。



    吴越疑惑不已,“主动?”



    段晓棠轻轻点头,言简意赅道:“没得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