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25章 太平与否(第2页)




    李开德郑重地点了点头:“属下铭记在心,日后定当加倍小心。”



    段晓棠按下这一茬,转而对侯俊雄说道:“这位郎君,先前那人大约领不走了,我这就安排人,带你重新去选一位。”



    总之,进了南衙荷包里的钱,绝无可能退还。



    侯俊雄生怕沾染什么麻烦,连忙婉拒道:“多谢将军美意,这倒是不必了。”一个人头钱,他亏得起。



    一群人紧赶慢赶终于让太平县的百姓得以顺利带着他们购买的人口和牲畜踏上归途。



    杜乔早已做好了周密的安排,“今晚我们落脚在距离文城二十里外的一处山谷中,昨夜便是歇在那处,还特意留了人手照看。”



    段晓棠轻声叮嘱道:“路上务必小心,有空多写信报平安。”



    杜乔点头回应,“嗯。”



    恰在这时,唐高卓孤身归来。



    段晓棠问道:“情况如何?”



    唐高卓言简意赅地答道:“阎洪达。”



    段晓棠轻飘飘地说道:“这鱼,不大不小了。”



    杜乔临行前还有最后一个疑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唐高卓耐心地解释道:“突厥贵族与平民之间,由于生活习惯和条件的差异,外貌和行为举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贵族们因生活优渥,皮肤往往红润有光泽,脸颊饱满;而普通牧民则因长期风吹日晒,皮肤显得粗糙,气色黯淡,脸型更为瘦削,表情也更加质朴。”



    “他们的体态也同样有所不同。贵族行动迟缓,肢体匀称,普通牧民长期骑马、放牧,下半身更为粗壮。”



    虽然草原上的生活水平相较于中原有所不及,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异没有那么大,但这种差异的存在却是必然的。



    但经过俘虏营的数月磋磨,这点差异说不定早已磨平。



    但唐高卓还有一条必杀技,“如果实在无法确定,那就看看他们的牙齿。”



    普通牧民到了三十岁,往往已经是一口烂牙了。



    杜乔佩服不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般见识非是常人所能及。”



    唐高卓谦虚道:“不过是见得多了罢了。”



    叉手对杜乔致意,“一路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