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餐馆通古代悲剧的小鹌鹑

第1449章 北周汉化

刘邦突然沉声问道:“小天,我不管他是不是好皇帝。

 

我只想知道他对汉人百姓如何。

 

如果他是那种大搞汉胡对立的皇帝,倒不如让杨坚趁早篡了他的位。”

 

任小天摇摇头道:“宇文邕还真不是那种皇帝。

 

其实从五胡十六国时已经有的国家开始逐步汉化了。

 

像刘渊、苻坚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而北魏从孝文帝拓跋宏大规模汉化之后,即便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也都没有停下汉化的脚步。

 

到了北周时期汉化更是进一步推行。

 

尽管北周国内仍旧保持着一部分鲜卑人的习俗,但终归对朝廷和百姓影响不大。

 

宇文邕本人更是对汉人没有什么歧视的态度。

 

反观北齐那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刘邦一愣:“这话怎么说?”

 

“其实论起汉化程度来说,北齐应该比北周更为深入。

 

你们也知道,高家本来就是鲜卑化的汉人,这与宇文家是汉化的鲜卑人截然相反。

 

所以北齐国内的政治体制汉化程度非常之高,这是北周无法与之比拟的。

 

然而北齐国内存在一股十分矛盾的风气。

 

那就是以晋阳勋贵为代表的朝廷上层对汉化都很排斥。

 

这就导致北齐朝廷内的汉人官员地位很低。

 

甚至还有韩凤这种鲜卑化汉人,公开辱骂汉族士大夫。

 

高欢高澄时期继承北魏继续推行汉化。

 

可到了高洋高演高湛高纬时期,反而开始逆流而上进行鲜卑化。”

 

李世民摇头说道:“朕以为不是高洋不想继续汉化,实在是他没有高欢和高澄的那个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他镇不住晋阳勋贵。

 

晋阳武官勋贵明显要盖过邺城文官集团。

 

高德政曾力劝高洋要重用汉人士大夫,反而被高洋所杀。

 

至于后面那几个人,已经明显不把自已当成是汉人了。”

 

“世民兄说的一点不错。

 

北齐的汉化之所以这么矛盾,主要还是因为晋阳和邺城激烈斗争政治格局导致的。

 

归根结底还是政治斗争,可这就苦了下层的汉人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