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餐馆通古代悲剧的小鹌鹑

第1480章 清廷败因(3)

“生死存亡之际,他们居然还在想这些?”

 刘邦这种好脾气都被气笑了。

 二百年的统治还是无法让你们放下吗?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儿搞窝里斗?

 带英人的刀可是都架在你们清人的脖子上了啊!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们要窝里斗,能不能等打退了带英之后再说?

 “这种防备贯穿清廷始终。

 鸦片战争刚刚开始,两广地区兵力不足。

 禁烟功臣林则徐不得不临时招募五千名乡勇抵抗带英海军。

 可还没等出发,就被两广总督琦善以恐其滋事为由裁撤。”

 赵煦发狠道:“靠!靠!靠!”

 因为他从琦善身上仿佛看到了赵构的影子。

 实际上这个琦善比赵构还不如。

 他是坚定的主和派,被带英吓破胆的他居然私下和带英签订了《穿鼻条约》

 也就是《南京条约》的前身。

 对于这种丧权辱国的臣子,道光居然只是免官了事。

 最离谱的是没有多久他就又复起了。

 朝中要都是这种大臣,那清朝又岂能不亡?

 “还有我先前提到的奕经。

 宁波失利之后,他想要依靠余姚、慈溪一带的盐枭来组成乡勇抗击带英。

 人很快就凑齐了,但是奕经却一点火器装备不发给他们。

 只是一人发了一根木棍,就这么让他们上战场去和带英作战。

 像这样悬殊的战斗,哪里有一丝一毫的胜算?

 不出预料的很快就被带英海军击溃了。”

 “朕淦!”

 这事听的刘宏都憋了一肚子火。

 “再有就是三元里抗英。

 当时已经取得胜果的乡民队伍越来越大,很快就到了一万余人的规模。

 他们不是被拉壮丁拉来的,而是自愿加入主动抵御英军。

 当时天连降暴雨,带英的火器大部分失灵。

 他们想要趁此机会一举将带英围歼。

 然而还没出发,就被当地官员勒令解散。

 就这还不算完,官员还在当地立起一块石碑,上书严禁聚众滋事。

 乡民迫于官府压力,只能无奈解散。

 原本该给英军重创的机会就这样白白流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