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 103 章(第2页)




    朝臣们纷纷沉默,他们知道陛下不舍,但就百越目前的情况,三十万大秦军卒老死百越才是最正确的维/稳的政/治主张。



    嬴政凝视了他们一会,忽然摸了摸张婴的头顶,开口道:“阿婴,你认为大秦军卒留在百越好吗?”



    张婴原本想顺应历史发展地说“可以”。



    王翦将军等人的政/治眼光还是很不错的,百越部落众多,文化众多,山头林立,部族之间互不服从,让大秦留一支武装力量在那深耕发展,确实是很有利的维/稳方式。



    但当张婴抬起头,恰好能看见微垂着脑袋的嬴政的双眸,那一双幽深的眼底积攒着浓浓的不舍。



    张婴心里咯噔了一下,原来仲父这么舍不得么!



    他将那一番话给咽了回去。



    张婴仔细思考了一会儿,忽然想到维/稳也不一定要靠驻军成婚,赵佗后期拿下南越用的也不全是这个方法。



    既然仲父这么舍不得,那他就多给对方想一个选择吧。



    他看向嬴政道:“仲父!其实我是舍不得的。”



    众人瞬间抬头看向他。



    王绾凝视着张婴,隐晦地摇了摇头。



    他听过张婴谈“郡县制”和“分封制”,如此聪慧的童子岂能认不清何谓正确的政/治主张。



    他只当是嬴政想借用张婴来打开一道新口,所以他才隐晦地提点张婴,不要嬴政让他说什么就说什么,容易得罪人。



    李斯眯了眯眼,细细地打量了一下张婴,他对姚贾使了个眼色,倒要看看张婴的理由是不是与他曾经设想的一致。



    姚贾刚准备上前一步开口,就见身侧有一魁梧大汉迈了一步出来,鼓掌道:“小郎君说得对!凭啥让大秦精锐在百越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说到一半他身体一僵,忽然又住口了。



    这时,嬴政忽然吁了一口气,道:“阿婴,具体说说。”



    张婴抬起头,道:“仲父。陇西郡的老秦人有多少呢?”



    “千万左右。”嬴政答得笃定。



    张婴又道:“那陛下,这十年间,参军的陇西老秦人又有多少人呢?”



    嬴政一顿,他看向了内史腾等人。



    内史腾连忙将目光落在辛胜头上,辛胜仔细思索了一下,开口道:“回陛下,算上四大主力军团,以及咸阳与各个郡县的驻军来看,约有一百三十多万。其中老秦人,应当占有八成,也就是一百万人左右。



    若算上平定六国大战中,秦军战死的几十万人,以及几次征伐老秦人前往九原,鲁豫等地驻军迁徙的话,应当有两百万老秦人为军卒。”



    嬴政瞳孔一缩,下意识道:“怎会这么多。”



    张婴听到这话也吓了一跳。



    老秦人拢共就一千万不到,算上男女、老弱等,成年男子顶天有五百万人。五百万成年男子居然有一半都在战场,这参军比率也太高了。



    张婴过去一直在想,为何六国覆灭时会有那么多人反秦复国。



    而秦二世灭亡之后,基本没看见多少复辟的消息。



    他之前猜测的是成王败寇,史书上面没有记载。



    然而今天听辛胜这么一说。



    他忽然有了别的想法。



    真正拥护大秦的老秦人,在这十年间,又是参军又是迁徙去大秦各个地方落地生根,负责维/稳。



    他们默默奉献,被消耗得太快太多,若是能给他们休养生息的时间还好,但问题是没有,所以大秦陷入危机时,他们没了凝聚力。



    思及此,张婴忍不住抬头看向嬴政。



    发现仲父的表情非常严肃,严肃得几乎可以称之为极其难看。



    姚贾忽然轻轻叹了一口气,拱手道:“陛下。小郎君所言正是臣之思也。陇西郡老秦人迁徙四海,若……”



    “既有成算,为何不早说?”嬴政冷冷地打断对方的话。



    众人皆是一愣,心有戚戚然地低头。



    姚贾不卑不亢道:“因为臣不知如何解决。百越之难,乃是大秦百年安邦大计,若是不迁徙老秦人,百越无法服从,若是将关中旧六国贵族壮年迁徙至百越,那么百越之地将聚集数十万青壮年人口。



    但凡有六国余孽趁机生乱,便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臣左思右想,也想不到何时的处理方法。不过臣想着,只需要五十年,留在陇西郡的老秦人便会再次多起来。”



    嬴政又沉默了,半晌,他忽然呢喃道:“五十载……竟要五十载。”



    姚贾偷偷看了李斯一眼,见对方不看他,连忙嘴巴一抿,纵横官场的直觉令他不敢继续出声。



    王绾看向嬴政,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陛下在烦恼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