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1章 姑娘也长大了(第2页)
几个小姐妹都挤到车后座去感受,都满脸兴奋。
不一会儿,几个男孩子,有媳妇儿的也带着媳妇儿又过来了。
大家围着车又好好稀罕了一下,嘴里都念叨着,等以后有钱了也要买一辆。
他们看完车子又重新将尼龙布盖起来,捆绑好,然后才又将作坊的大门锁上。
过年放假,这里也没有留员工看着,反正周围都是他家的狗子。
不过,下午倒是又多了两个忠实的看门门卫。
双胞胎一下午都围着作坊打转,后面还是爬铁栏杆被狗子狂吠,然后招了大人,才从铁栏杆上被人揪了下来。
大过年的,拖回家脱了裤子打了一顿。
铁栏杆上头是尖的,这万一不小心戳到哪里可不得了。
屁点大的孩子,整天爬上爬下,胆子最大了。
不狠狠的揍一顿,压根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后果没发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而村子里一下多了三辆小汽车,也盖过了前段时间耗子家的新闻。
主要是人进医院了,而且还是去了市里的医院。
听说手放在锅壁上,但是还是有一小块肉碰到油锅,手肘附近烫的肉烂了一片,皮都粘在一起了,已经从镇上转到市里去治疗了,家里这才消停了,也吵不起来了。
具体咋样村民们也不太清楚,只能听说几句。
现在也不议论他们家了,改成议论叶耀东跟林集上了,三辆小汽车够村子里议论到过完年了。
叶耀东趁着下午有点空闲,也去村委会提了一下给村子里修路的事,若是申请修路能批下来的话,需要捐款,他也愿意带头募捐。
原本村子里的陈书记已经升到县里去了,毕竟是从他们白沙村出去的,自然也会给村子出份力。
他们村子现在也是县里出了名的,要是申请的话,县里应该也会优先给他们村子里修路,批笔建设款。
有陈书记使力气,应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提了后,村长跟新书记自然没意见,他们当然也希望村子里的路况能更好一些,一口就应下了,说等年后上班就打申请报告。
若是有回应的话,也会通知到他,同时也会贴公告。
车子开回来后,也不是就停在作坊里不动,叶耀东一家有时候要是去镇上的话,叶父就会自告奋勇的开车载他们。
叶父现在开车的热情高潮,每天都想开出去转两圈,然后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回来,打开车门,高光的下车。
只是白天风光,晚上就抱着脚喊疼了。
“这皮鞋真不好穿,还tmd贼贵,真不如棉鞋布鞋好穿,乎~嘶~这都还没结痂,又把皮刮掉~”
嘶~开水烫一下,脱皮的脚后跟更疼了。
同时也发现了脚趾头跟脚底又起了三个大水泡。
“你快给我拿针来,把水泡挑掉,哪会感觉走路那么疼……”
“风光就好了,疼一点算什么?脚走烂了也没事,疼死你。”
叶母看着他在灯光下疼的龇牙咧嘴,嘴里嫌弃,但还是给他拿针用打火机消毒了一下,挑掉脚底的水泡,顺便拿茶油给他抹上。
叶父穿上棉鞋舒服了。
“东子天天穿着个棉鞋到处跑,你倒好,还天天非得穿皮鞋,走一天,晚上回来,搞得自己现在受罪了。”
“大过年,穿棉鞋出门像什么?也就他现在是大老板,穿啥也没人嫌弃。”
“那你就给他开个车,你还讲究上了?他都不讲究,你就瞎讲究。”
“别啰嗦了,赶紧睡觉吧,等会儿大半夜的,指不定还得打电话回来叫我开车去接他。”
叶耀东自从把车子的事搞定后,又陆续开始了早出晚归,醉生梦死的应酬了。
大过年的本来就是天天喝酒应酬,也就去了两天市里,安分了两天,回来后自然就不消停了。
叶父白天也是跟着他到处跑,等晚上了就先回来,然后半夜再等待东子的召唤。
他新车刚上手,也乐在其中,随叫随到。
叶母小声的骂道:“这一天天的,又开始不着家了,整天三更半夜醉醺醺的回来。”
“我看阿海阿江成河他们几个都是跟他学的,现在也是天天三更半夜的一身酒味回来,也不知道大半夜都去哪了。”
“一个个的都不像样,好的不学学坏的,以前都还不会天天三更半夜的才回来,现在好了,有样学样。”
叶父道:“年轻人爱玩正常,一个个都大了,又不是以前还小,现在外头多好玩啊?”
叶父现在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也开明许多,知道年轻人爱玩,外头的年轻人都是这样,所以也没觉得哪里不好。
“你得多见见世面,不然井底之蛙了,这也要念。”
“谁井底之蛙?你厉害,你牛逼,你见过世面,嫌我井底之蛙了?”叶母声音都拔高了。
“嘘嘘嘘,小声一点,大晚上的,老太太都睡了,我错了还不行吗?我不说了,睡觉去了。”
叶父赶紧拍拍屁股回屋睡觉去,留下叶母憋着干瞪眼,心里一直想着他那句,说她井底之蛙。
想好好再跟他吵一下!
心气不顺的叶母等回屋后就开始烙饼,翻来翻去的睡不着,听他打呼噜,就拍他掐他,偏叶父只要一睡着就跟死猪似的,一点反应也没有。
等第二天睡醒了,才感觉手臂青了几块。
马上也到搬家的日子,叶父叶母白天也忙,两口子每天都得往镇上跑,把搬家需要准备的东西提前买回来,有时候漏了就得再跑一趟。
等临近日子了,还得去订酒菜,更忙了。
还好,家里人口多儿孙多,并且都大了,个个都是壮劳力,不缺干活的人。
白天那些小子倒是都在家,只是都是夜里活动,早上睡觉,中午才舍得起来干活,还好有他们老子在。
搬家当天一大早,新房子门口就早已人声鼎沸,运桌子的,运碗筷的,帮忙的,瞧热闹的,都是人。
砖红色外墙贴着菱形瓷砖,外头的铁门新漆的深绿色在晨光里泛着油亮。
门口两盏斗大的红灯笼从凌晨四点就亮着,灯罩下滚着的金黄流苏被海风吹得簌簌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