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俗人热情与痛苦

46 为什么(第2页)

 说不定会有很多被误解的初学者因为自己的态度对象棋有所改观呢?

 说不定,会有一些棋友会因为他的这盘棋而受到启发,棋力大进呢?

 杨铮有些天真,甚至可以说是幼稚。

 但他这样,却是真实的,或许也因为他的真实让他误打误撞的找到了破局之法。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他最擅长的下法。

 快刀斩乱麻,虽然听起来不是一个最稳妥的解决方法,也虽然看起来很不明智,但他永远是最快的解决方式。

 小老头仗着相,无视着职业比赛规则,不连续的变招更让他的相可以看似无限延长着时间。

 士的突进和老帅的冒头加上先手的优势,也可以让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靠着将帅照面先手赢的规则,让他多出很多生机。

 但他也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这盘棋防守很强,进攻不足。

 过河的棋子,满打满算也就三枚小子,在不过和的情况下,他们能做的就是前进加上依托着地形和相配合蹩住马腿。

 很多棋友,包括绝大多数的职业选手,都有个误区,那就是在残局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自己方棋子的子力。

 而不是对方棋子子力的短板。

 甚至很多破局者,都不到最后都不愿意动大子。

 这也导致很多残局的破解之法其实是以大博小。

 在杨铮误打误撞之下,对面的兵已经丧失了卡马腿的价值。

 现在轮到小老头做选择了。

 小老头很无奈的进兵,因为在杨铮的破局之后,他无子可走了。

 但他进兵之后,望着遥遥无望的黑方老将,他似乎也头一次察觉到他内心的浮躁。

 兵卒这类的棋子,你说他有用,他很有用,因为很多残局之中,兵卒都是能逆袭的关键子。

 但他们进兵太慢,一步一步的走,纵然他们过河之后能进能左右移动,但他们的行军路线,只能赤裸裸的展示在对面眼前。

 只要对面稍加预防,单兵的作用只能用有限二字去形容。

 不仅如此,过河的小卒虽然选择多,但孤军作战的他们可没有任何退路,甚至在对面是高手的情况下,他迟缓,不能后退的特性,会有可能成为对手的助力。

 在99年一场象棋围棋的交流会上,身为象棋代表的棋手应战围棋第一人,他让了兵士相九子,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和”,相反对面的围棋第一人,被小卒锁死的身位,反倒他的黑卒成为了红方代表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