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扬帆齐橙
第357章 我的真诚打动了他(第3页)
第二天,茂林日报的第二版发出了一篇长篇通讯,署名是“本报记者孙杉杉,本报通讯员徐丹”,标题很煽情也很俗气,叫做《托起丰收的稻穗——记沧海化肥厂“铵改尿”工程建设的喜人成就》。
通讯稿一开始,先列举了一堆数据,声称在今年的早稻收成中,鹿坪市下属的几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亩产增长率居全省之首。
接下来,记者便发出了灵魂拷问:是什么让鹿坪市的农业生产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呢?
然后便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了鹿坪市沧塘县沧海化肥厂,看到如一座钢铁迷宫般的2万吨合成氨和4万吨尿素生产装置……”
在后面的文章中,记者介绍了铵改尿工程的源起,谈到尿素对于农业生产的好处,并且用了很大的篇幅对照了尿素与其他小氮肥厂生产的碳酸氢铵之间的差别,文字极尽阴阳怪气,只差直接说碳酸氢铵都是垃圾,那些仍然固守碳酸氢铵生产的企业都该自绝于人民。屁股之歪,足够让那些小氮肥厂的厂长举着大刀追杀到报社去。
文章的最后是记者采访省化工厅副厅长徐盈的内容。记者提出,茂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原先只有两家中型氮肥厂能够生产尿素,尿素供应是远远不足的。现在,沧海化肥厂采取铵改尿的方法,探索出了一条依靠小氮肥生产尿素的新路,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那么,化工厅有没有考虑在省内再选择更多的小氮肥厂进行铵改尿改造,以造福全省的农民。
徐盈声称,化工厅已经有这样的安排,目前的计划是在郁溪、灵川、奕湖、谭北等几市各选择一家基础较好的小氮肥厂进行铵改尿工作,在两年内使全省的小尿素年产量达到2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