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不是很着急(第2页)

 

王周道:“我们要投入1000万,按照最好的情况,回收这些投资也得四年以上。我们如果拿着这1000万去搞点别的,也不见得赚不到这么多钱。”

 

大家默然,算是接受了王周的这个说法。其实,所有的人都明白,想找一个更赚钱的项目,并没有那么容易,而且风险还会比铵改尿要大。

 

此外,铵改尿项目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提供尿素以取代此前的碳酸氢铵,这对于全县的农业生产是有莫大助益的。农业增产了,农民就有钱了,要盖房,要消费,都能刺激县里的经济,这样间接产生的收益也是非常大的。

 

县里之所以要拖延,主要目的还是想和省里博弈,万一省里撑不住,答应多出200万,县里不就省出200万了吗?

 

“那么,蒙县长,我下一步该怎么做啊?”谈荣江小心翼翼地向蒙自民问道。

 

蒙自民想了想,说道:“县里的条件不能改,你继续和化肥公司那边谈,我不相信他们能轻易地更换一家企业。

 

 

“你不是说过吗,当初化工厅选择苍源氮肥厂,也是综合考虑过的,郁溪市其他县的化肥厂条件不如我们。铵改尿的投资是2000万,省里不可能为了跟咱们赌气,就去选择条件不成熟的厂子合作。”

 

“如果他们拖着呢?”

 

“这怎么可能。我们又没什么压力,省里肯定是比我们更沉不住气的。”

 

“其实……”谈荣江犹豫了片刻,还是硬着头皮说道,“我们氮肥厂这边,承受的压力还是挺大的。”

 

“你们有什么压力?”蒙自民诧异道。

 

谈荣江道:“蒙县长可能不知道,自从报纸上登出鹿坪市因为使用尿素,农业大丰收的消息之后,很多人都到氮肥厂来,问我们为什么不能生产尿素,我们受到的压力非常大。”

 

谈荣江这就是春秋笔法了,其实他承受的最大的压力,在于人家让他帮忙去沧海化肥厂弄尿素。这种事情,他没法在会议上说,只能是换一个更冠冕堂皇的说法。

 

“这件事我也知道。”侯海棠又说话了,“前一段时间,听说县里有个个体户从沧塘那边弄来了一批尿素,教育局、卫生局、一中、县医院都有人从他那里买到了尿素,其他那些没有买到的人,意见就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