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4章 那是一部纪录片(第2页)

 

马吉德瞪大眼睛:“你的意思是里面很多东西都是真的?”、

 

萧鹏再次点头:“当时导演在拍《小破球2》的时候,和龙科院的大佬们做了半年的调研,就是来确定什么能拍,有没有可行性!所以里面拍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现在都有的技术拓展出来的。片子里有二十多个科学家来做顾问指导,因为讨论的东西太过专业,导演都被要求签署保密协议,他们是真的在考虑让电影变成现实的事情,可不像是好莱坞的《绝世天劫》那样的电影。”


好莱坞曾经有一部科幻电影,由布鲁斯威利斯主演,讲述的是陨石撞地球,人类派遣一队石油工人去陨石上钻孔放核弹的故事。

 

小时候萧鹏真的好喜欢看那部电影啊,觉得漂亮国太牛x了,能拯救地球啊。

 

结果随着认知提升再看那部电影已经成了Bug满天飞。

 

有人统计了一下,该影片里至少有三百多处漏洞,听说nAsA都把这部电影当做反面教材使用了。

 

之所以小时候爱看现在看不下去,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认知会改变的,有可能原来自已认定的看法回头一看就会觉得很可笑。

 

马吉德瞪大眼睛:“你看到那个太空电梯了吗?那么细的缆绳怎么可能承载那么大的重量前往太空?这分明违背材料力学!”

 

萧鹏苦笑道:“龙石化现在有一种型号为t1100的碳纤维-石墨烯复合材料,一根直径0.5毫米的t1100碳纤维能拉动35公斤的拉力,强度是钢材的18倍,港珠澳大桥上的吊装就采用了这种碳纤维材料。你能保证今后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技术不会进一步发展吗?就这种强度你还会觉得太空电梯的线缆不科学吗?我就这么说吧,就这种t1100纤维的慢速裂纹扩展性能已经超越了科幻小说里的‘宇宙材料’了,今后再突破会怎么样?”

 

马吉德一噎,然后不服气道:“那么烧石头作燃料呢?”

 

萧鹏回答道:“我们国家的龙核集团的‘环流三号’hL-2m装置已经突破了两亿摄氏度的运行极限,等离子约束时间也达到了105秒,你别小看这105秒,该装置每秒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三百升汽油。这就是‘小破球2’里面行星发动机的能源原型,也是人类可控核聚变史上的里程碑。而这105秒的燃料只需要0.03克的氘,而提取这么多的氘只需要1升海水。而电影里行星发动机靠着烧石头作燃料,其实就是跟我们国家四川锦屏山实验室里的月壤氦-3提取研究高度吻合。这种‘烧石头’作燃料的模式,是一种对未来能源可行性的探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