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9章 主打一个不差钱

其实彼得-卡尔森在建设北伏工厂的时候,主打的就是‘花别人的钱不心疼’。

 

他们建厂的谢莱夫特奥放在瑞典那都是北方城市,到了冬天的极寒记录是零下45.6°,冬季那叫一个漫长。

 

那就不是一个人类可以正常生存的地方!

 

他在那里建厂能有个好?

 

在平整土地的时候,施工企业就发现:这尼玛就没法打地基。

 

事实上他们脚踩的地方就不是土地,最形成的冰碛物。一个土地平整工作付出的费用就是原计划的十倍以上!

 

而获得融资的彼得-卡尔森主打的就是一个‘不差钱’,2019年到2020年的那个冬天,超过两千名欧洲工人顶着谢莱夫特奥那凌冽的寒风进行建设工作,成功打破了欧洲老爷们不能吃苦耐劳的刻板印象!

 

这一下又把那些欧洲大资本给触动了:大众集团直接增加了九亿欧元的投资;宝马集团直接给北伏开出了20亿欧元的订单;欧洲投资银行又追加了4.5亿欧的贷款……

 

在北伏工厂还没有完工生产出任何一块电池的情况下,欧洲各大车企就已经累计给了北伏高达550亿欧元的订单!

 

也就是说,只要北伏能生产电池就永远不怕没有订单!

 

问题是生产电池需要生产线,北伏的生产线怎么办?

 

答案是:从龙国来!

 

当时投资方都懵了——北伏工厂存在的意义不就是打破东亚垄断吗?你们咋还买龙国的生产线呢?

 

而彼得-卡尔森的理由是:“欧洲锂离子电池起步太晚,要学习先进经验。要学历龙国、超越龙国、干掉龙国!”

 

不得不说,他的这套说辞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他当时只在龙国订购了两条生产线,而且要求必须是完成本地调试,必须要北伏工厂人员能熟练操作并且彻底达到生产需求后才付尾款。

 

按照这个条款,龙国就必须要负责培训。

 

这时候北伏只需要故意拖延时间不停派遣技术人员学习,就等于花了两条生产线的钱就可以得到无限培训然后得到一大批技术人才。

 

等到这些技术人才彻底吃透相关技术后就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的相关技术生产线。

 

这就是西方人的‘商业信誉’、‘契约精神’。

 

只可惜有句话叫做‘人算不如天算’。

 

彼得-卡尔森计划的是很好,但是有一个变故把他的所有计划全部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