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爹,妈,我大哥带回来了(第2页)

 “打水漂这个镜头虽然简单,但是它对你后面的神投手人设至关重要,所以你必须练好。”

 “我会安排一台摄影机专门跟拍,直到你打出合格的水漂,直到你做出令我满意的表演。”

 给他安排好拍摄任务之后,伍千里继续去指导其余的镜头。

 多场景同时拍摄他已经驾轻就熟,加上王平这个副导演在他的调教下可堪大用,这也是他的电影拍摄进度总能远超其他导演的重要原因。

 等到易阳千喜打水漂的戏份拍好,正好夕阳西下,最适合拍摄儿子与父母重逢的戏份。

 长长的河堤上,伍万里一边喊一遍狂奔。

 “爹~~~娘~~~我哥回来了。”

 镜头随着他的奔跑推进、切换,看着他从河堤跑到栈桥,一直追着他来到一艘渔船跟前。

 “一对枯瘦如柴的老渔民愣愣地站在船头,眼神中既有对二儿子打仗归来的欢喜,又有看到那只骨灰盒后的恐惧和忧伤。”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伤亡3500万,多少村庄百户不存一,多少地区家家挂素缟。

 幸的是二儿子回来了。

 悲的是大儿子被二儿子捧在手上。

 哐当一声,老母亲手中的铁盆跌落,身体无力地坐在船头。

 悲伤,在这一瞬间渲染整个小渔港码头。

 扑通。

 伍千里双膝跪在地上,额头扣响木板。

 “爹,妈,我没有把老大照顾好。”

 泪水无声,打在木板上震耳欲聋。

 这一跪一磕是对自己没把大哥带回来的忏悔。

 亦是对自己这几年不能尽孝的悔恨。

 但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他只能走上抗战之路。

 老母亲已经记不清他说了什么,只知道两眼无双地捧起他刚刚放下的骨灰盒。

 伍万里站在门口瞧着,这个年纪的他,对大哥的死亡和失去至亲的痛苦,远没有老母亲来得深刻。

 镜头一转,已是晚饭时间。

 老母亲把一块鱼放在伍佰里的碗里,轻轻地劝他。

 “老大,吃啊。”

 “老二,你也吃。”

 在夜幕与生离死别的渲染下,剧组的氛围非常凝重。

 饰演老母亲的演员都不需要过多酝酿情绪,眼泪自然而然就落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