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临行之前(第2页)

 

抗战至今,由华罗庚和余华创立的非对称密码体系已经全面替换国军原有的密码体系,公钥+私钥的组合,基于离散对数的底层算法逻辑,其优秀的便捷性,极高的时效性和超高的安全性让国军的信息传递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

 

日军情报破译部门前后忙活三个月的时间,调用国内近三成的数学教授和密码破译人员,用无可计数的资源和人力验证了非对称密码体系的超高安全性——基于离散对数的第一代非对称密码犹如数十米高的城墙般无法攻破。

 

在如此情况之下,尽管南北战局日军依旧占据优势和主动权,但攻势却在没有情报信息配合之下频频受挫,如果不赶紧解决,那么很可能要出大问题。

 

对日军而言,既然国内密码破译专家无法破译这套非对称密码体系,那么只好追溯源头,去找创立非对称密码体系的人——华罗庚+余华。

 

“我知道了,您那边有没有我师父华罗庚的消息”余华闻言立马知晓情况严重性,念头一转,连忙询问华罗庚的消息。

 

“暂时没有,想来应该是被军统秘密保护起来了。”李强回答道:“毕竟在密码学领域,华罗庚教授和你都是世界独一档的存在,没理由军统不会保护。”

 
 

“那就好。”余华心里松了一口气,微微放心,对于华罗庚,他有着独特的情感,他可不想自家师父出事。

 

毕竟对日军而言,如果得不到,那么就毁掉它。

 

没有继续停留,余华告别李强,乘车离开军工局,前往延城战时青年夜校,临行之前,他还有事情要解决。

 

……

 

延城战时青年夜校,位于延河上游北段,毗邻大窑洞和抗大,创建于红军进入延城后的初期,隶属延城第一批夜校,培育对象为八岁到十八岁的青少年,主要传授专业技能和基础学科课程,按当前教育标准相当于小初高结合。

 

四年级三班的窑洞内,烛光明亮,一盏盏蜡烛徐徐燃烧,为四周提供光亮,二十余名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男女端坐于书桌前,挺胸直背,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