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砚台畅销被模仿,假砚台质劣被退货,掌柜告官求真相(第3页)

 这些文人买到假货之后去那个购买的店铺退货,可是他们发现人去楼空。所以都。跑来。京城这个店铺来退货。

 这个官司一定很有的打。这个喜欢研究官司细节的县令也想将这个官司弄得声势浩大一些。正好给那些喜欢造假的商人一个警告。

 不过现在。具体这个物质眼是人家造假还是自己造假?推脱责任还不好说。他要马上升堂。找出事情真相,还这些购买者一个公道。即使半价购买。也是五百两银子,并不便宜。

 五百两是他这个县太爷四年的俸禄。不过。他家有自己的家族产业。所以也不靠他的俸禄过活。

 但是五百两对于普通的富裕人家也不算个小数目。当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被那些骗子骗走。

 砚台如果做得好,倒是值那个价格,即使是仿照也值那个价格。可是如果做得十分假,那就是欺骗文人书生。

 很快升堂的日子到了,那些拿着砚台来退货的书生,反而成了被告。他们十分郁闷,集体向县太爷申诉。

 书生们希望县太爷秉持公正,还他们一个公道。而不要偏袒端靖亲王妃名下的店铺。

 最后这句话说的可是杀人诛心了。因为这个县太爷平时就是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无论谁打官司,他都要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原本他也没想偏袒端靖亲王妃。可是这些文人学子们这样一说,端靖亲王妃的店铺赢了案子,就会被这些文人诬陷他袒护权贵。

 这个县太爷是个骨头硬的,买到假砚台的文人们如果正常告官,他会接受。可是以这种先声夺人,用舆论给他施压的方式,他可不会妥协的。

 文人们越用舆论来胁迫他,他就更要把这个案子当众查清楚,让这些文人们无论是胜诉或者败诉,都要心服口服。不会再给他头上扣屎盆子。

 县令看到乌脂砚的店铺请了讼师,而且请来了许多乌脂砚使用的老客户,那些很有名气的文人前来作证。这个排场他喜欢。

 乌脂砚店铺敢搞这么大的声势,就说明人家心里没鬼。

 县太爷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他针对这件事情让手下去私下查案。

 官差不穿官衣,穿普通书生的衣服,去书生们那里调查。他们是在什么样的人手里买到的这些砚台?当时收到砚台的时候,难道他们没有拿在手里细细把玩观看,而是直接拿走了吗?

 很快这些穿着书生服装的官差回来了。他们调查的证据表明,确实有其他一伙人看到乌脂砚卖得快。就投机取巧,用其他材料假冒乌脂砚。

 这伙人很厉害。假乌脂砚拿到手的时候,确实感觉质地细腻。

 可是,倒上水开始磨墨的时候,那层细腻的东西,也跟着被磨掉了。清洗完砚台就会发现,里面被磨的地方出现一层磨损的痕迹。

 以后再用的砚台的时候,倒在砚台里面的水和墨汁很快就会变得很干。因为水随着砚台的底部渗下去了。

 这就说明石料的质地十分粗糙,颗粒之间的间隙太大了导致水分往下渗。所以墨汁变得很干,拉不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