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白衣天子白石源中生

第925章 清廷变政再用汉臣

张鹿安的话音未落,新近投靠过来的朱国柱却好似有心思一般,欲言又止。


 张鹿安善解人意地问道:


 “朱大人但说无妨,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说出来听听。”


 “是,大帅。在下担心的还是清廷突然改变自己的策略。”


 “此话怎讲?”


 “最近两年,包括李成栋、金声桓、姜镶、姜曰广等大量的降将降官反正,江南的士绅群体又不断地发动各种起义,使得清廷对几乎所有的汉人文武官员都是带有深深的戒备之心。


 就连之前安定江南一带的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洪大人和平定浙闽的总督张存仁都被清廷以各种缘由给召回北京。


 要知道无论是洪承畴和张存仁都是异常难得的文武全才,如果他们重新起复的话,恐怕会对我们的计划带来严重的阻碍。”


 “洪老贼和张存仁有那么厉害吗?”


 一群将军们纷纷不屑地说道,朱国柱却不慌不忙地说道:


 “他们厉不厉害,本官先不去说他,试问一下,自从崇祯十七年以来,为何清军一直势如破竹,轻易地便席卷天下?”


 朱国柱的问题问完,文官们陷入了沉思,不愿意主动开口,武将们倒先讨论起来:


 “清军确实强……”


 “那只是一方面,主要是卖国投敌者太众……”


 “确实,像咱们大帅这样忠勇兼备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张鹿安制止了众人讨论,示意朱国柱继续,朱国柱说道: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明朝廷失去了民心,而清廷顺应了民心。虽然不愿意承认,但这就是事实!”


 “清廷既然顺应了民心,那为何各地百姓起义风起云涌,而令你等又重投我大明的怀抱之中呢?”


 文官应廷吉话说的很不好听,朱国柱却不慌不忙地说道:


 “先父为大明奋斗了一生,可以说一心为明。但是我们朱家三兄弟(指得是二弟朱国梓和四弟朱国标,三弟早夭)投靠的并不是大明,而是蓼国公……”


 “这不是废话么?不是一样的么?”


 朱国柱笑而不语,张鹿安制止了两人的讨论,示意朱国柱按照之前的思路继续说下去:


 “之所以如今清国大乱,归根结底还是清廷的政策出了问题,清廷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几乎平定了除了两广、西南和登莱以外的大明全境,忘乎所以之下,多尔衮违背了多铎当初在南京城当众作出的承诺,强制推行剃发令,大失天下士绅之心,此为其一;


 为了满足满清贵族的奢华的生活,多尔衮又在北方强制圈地,害得老百姓流离失所,人口减少造成土地无人开垦而荒芜,粮食产量大降。


 可是清军数量太多,还需要对南方、西南以及咱们登莱用兵,那么所需要的粮饷就是海量。


 为了弥补军费的缺额,清廷虽然为了顺应民心而取消了祸国殃民的‘三饷’,但是随即强征的粮饷比三饷更重,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不得不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