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援助舟山力排众议(第2页)
但是正如阮耀所说,他是绝对不能置自己胞兄张鹿鸣一家不顾的,当即下令撤去酒席,召集自己的谋士王征、阎尔梅、朱国柱和应廷吉商议对策,大家虽然对舟山的遭遇表示同情,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蓼军都是无法在短期内再进行远征了。
王征说道:
“大帅,这边刚下了命令进行休整,如果再突然征集大军出征,对大帅的声誉不利。”
“王总司正说的正是,官家最忌言而无信。”
“王大人和朱大人是从人力方面来说,那么应某就不得不提一下物力了,我们带回来五十多万人,光是这些人的伙食每日就得增加海量的供给压力,我们已经不得不向远洋一带捕鱼,希望增加渔获,缓解粮食压力。而如果再征集人马远征,恐怕光是粮食这一块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
应廷吉说道。
张鹿安听完后点点头看向了阎尔梅,阎尔梅郑重地说道:
“如今辽宁危急、登莱有事,按道理来说确实不应该再行远征,可是百姓尚有亲亲之谊,更何况贵如国公呢?”
阎尔梅的话刚说完,就有老管家张喜前来报告,声称张母容氏相招,很明显容氏也已经知晓舟山事宜。
张鹿安心中已有计较,便让四位幕僚暂时等待片刻,自己入大帅府内宅,拜见了母亲容氏。
容氏罕见的没有哭泣,只是面色坦然地说道:
“鹿安儿,你大哥鹿鸣之前不听你的劝告以至于今日被困舟山,想来也是他命里注定吧。我鹿安儿重情义,为娘正是深知你的性格,才会让张喜把你给叫回来,希望你还是以登莱大局为重,让我们留在登州一起为你大哥一家拈香祈福……”
容氏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从她攥紧的拳头很明显可以看出她的内心十分矛盾,手心手背都是肉,她既担心长子张鹿鸣一家人的安危,也听说了张鹿安上次江淮之行遇到的巨大困难,生怕张鹿安再有闪失,因此显得患得患失。
张鹿安却斩钉截铁地说道:
“母亲勿忧,儿子已有计较。”
张鹿安说完,拜别了自己的母亲,然后再次出现在四位幕僚的面前,力排众议,明确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舟山一定要去,而且是自己亲自带兵前往,接下来讨论的就是出兵的问题。
熟悉蓼军情况的王征各部的情况一一摆出来,各部人马要么是刚刚加入不久、要么是损伤极大人员不齐,如果非要说依然士气旺盛的队伍,无疑只有因为年轻而朝气蓬勃的近卫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