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朱权:我打了一辈子仗,还不能享受享受了(第3页)

 可以说,洪都之战的战略意义极其重要,没有朱文正这八十五天的坚守,就没有朱元璋后来的王图霸业,更不用说建立大明朝了。

 一旦洪都失守,那么陈友谅的大军便可

顺江而下,直取金陵(当时叫应天)。

 可惜,最终胜利的是朱元璋。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莫不如是!

 “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以前听老师讲过,当年的洪都之战,确实惨烈。”

 “就是可惜了朱文正这样一位名将。”

 杨轩感慨了一声。

 “这怪不得别人,是他自己勾结张士诚,背叛父皇的,父皇没有杀他,只是圈禁,已经是仁慈了。”

 “更不用说还封了他的儿子为靖江王,要我说,父皇对他已是仁至义尽。”

 朱权听到杨轩的话,跟着说道。

 杨轩对此,没再做什么评价。

 逝者已逝,是非功过,就交由后来人去评说吧!

 “走吧,我们去好好看看这绳金塔。”杨轩侧首看着众人,笑道。

 几人迈步向前,很快便来到了塔下。

 驻足在此,好生打量了一番,才进入其中。

 绳金塔内旋步梯直通顶层。

 杨轩几人登上顶层,双手搭在护栏上,忽的一阵清风拂面而来,来到了丝丝凉意。

 站在这里,放眼望去。

 那真是:直视湖山千里道,下窥城郭万人家。

 绳金塔周边的景色也不错,甚至站在上面还能看到滕王阁。

 二者遥相呼应,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风采。

 “师兄,此情此景,若不吟诗一首,岂不可惜。”

 这时,小师妹看着杨轩笑道。

 这一提议引起了安庆和朱权的支持。

 “方才你在滕王阁与那些文人雅士们交流,而这里也能看到滕王阁,不如你就作一首绳金塔上遥望滕王阁的诗?”

 “不过可不许说前人说过的诗。”

 安庆笑吟吟的看着杨轩。

 一旁的朱权听到这话,也是笑呵呵地看着杨轩。

 他清楚,以姐夫杨轩的文化底蕴作诗并不难,难的就是作出水准。

 闻言,杨轩无奈笑道:“你这是在为难我啊!”

 “你就说能不能作出来吧?”安庆笑容不减。

 “既是娘子所请,那为夫怎么也要试一试,总不能让娘子失望吧?”杨轩看着安庆,笑呵呵道。

 “一把年纪,没个正形。”安庆捶了一下杨轩,脸颊之上浮现一抹红晕。

 大庭广众之下,也不知道注意一下影响。

 若是在房间里,没有别人,说这话倒也没什么,可现在,身边还有人呢!

 “哈哈哈~”杨轩大笑,望向远处的滕王阁。

 站在旁边的朱权,看着姐姐姐夫感情还是这么好,心中说不羡慕那是假的。

 只可惜,他的王妃,早就已经薨了。

 不过在他心里,对姐姐姐夫还是祝福的。

 青梅竹马,白头偕老。

 端的是羡煞旁人。

 现在已经是下午了,斜阳矗立在西山之上。

 城中的万千人家似乎是开始做饭了,烟雾将滕王阁笼罩,若隐若现。

 “有了。”

 杨轩忽然眼前一亮。

 安庆,小师妹,以及朱权闻言皆是满眼期待的看着杨轩。

 下一刻,便听杨轩开口了。

 “绳金之巅望远方,滕王阁影锁烟霜。”

 杨轩下意识踱步,一只手背在身后,低头思考。

 随即接着道:

 “赣水波光添翠色,西山日落带暖阳。”

 杨轩转过身,继续道:

 “古塔悠悠话旧事,高楼耸耸展新装。”

 “历史长河两见证,一城古韵谱华章。”

 “作的不好,随便听听就好了。”杨轩笑着说道。

 听到这话,安庆给了杨轩一个白眼。

 她细细品味了一下这首诗,虽说不上是难得的佳作,但也不失水准。

 小师妹和朱权紧跟着也做出评价,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好字。

 也不知道这两人是不是在拍杨轩的马屁。

 “姐夫,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朱权问道。

 闻言,杨轩沉思,随后望了一眼远处的滕王阁,笑着回答:“就叫…《塔上望阁》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