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于谦回到京师(第2页)

小皇帝翻开折子看了一会儿便放下了。

因为在于谦巡视地方的这几年,每个月都会给自己上书汇报工作,情况他还是了解的。

当然,具体的还需要当面交流才行。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人就对工作进行交流。

小皇帝也从于谦的口中了解到了地方上更多,更详细的事情,对于民情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这也影响着他今后的施政方针。

“好了,暂时就了解到这里吧!”

“于先生,朕召你回京,也是有事情相商的。”

“相信你已经听说了,瓦剌屡次犯边,杀害我大明之子民。”“近些年来,瓦剌已统一蒙古诸部,实力越发强大,已然威胁到了我大明之边疆。”

“此番几次犯边,恐怕是在试探。”

“说不定,他们已经在准备南下了。”

小皇帝将情况和于谦细细讲述了一番,免得他不了解情况。

“那…陛下打算如何做?”于谦抬头看着小皇帝,问道。

对此,小皇帝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毕竟,京师三大营正在训练中,户部,兵部也在准备中。

大明与瓦剌统治的蒙古之间,迟早是要打一仗的。

“整军备战,这一仗迟早是要打的。”

“他们不南下的话,那我们就北征。”

“当年先帝本来就准备打这一仗的,但先帝忽然驾崩,这一仗也就没打成,现在已经拖了十多年了,敌人越来越强大,不能再拖下去了。”

“朕是大明的皇帝,不能眼睁睁看着敌人做大,冲进来屠戮我大明的百姓。”

“于先生,这一仗,朕必须打,你应当能理解吧?”

听着小皇帝的话,于谦一时间也没说话。

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刚中进士的愣头青了,知道有些仗是必须打的。

不打就会死更多的人。

“臣明白陛下的苦心。”

“陛下需要臣做什么,但说无妨。”于谦开口说道。

“好,朕就知道,于先生肯定能明白的。”小皇帝大笑着说道。

虽然他有必须打这一仗的理由,但也希望有更多的臣子理解他,不跟他唱反调。

“先生刚刚回京,先休息两天吧,然后了解一下朝中的情况,到时候先生可能就要忙起来了。”小皇帝再次说道。

听到这话,于谦点了点头,表示听从小皇帝的安排。

正事说完,小皇帝便跟于谦打听起了镇国公杨轩的情况。

于谦在回来之前就在金陵他是知道的。

而且于谦和老祖的关系不错,老祖的情况他肯定是知道一些的。

听到小皇帝的问话,于谦神色一黯,长长叹了口气。

察觉到于谦的神色变化,不用说小皇帝也能猜到老祖的情况怕是并没有好转。

果然,紧接着于谦就将杨轩的情况尽数告知了小皇帝。

说完,他还感慨了一句:“镇国公于国有大功,实不该如此啊!”

小皇帝没说话,但他的心里也对此感到可惜。

只希望老祖能早日恢复过来吧!

和于谦又交流了一会儿,他才告退。

而小皇帝则继续忙国事。

时间过得很快,数日后,小皇帝在朝会上把于谦提拔为了正三品兵部侍郎。

对此,众官员并没有意见,一来,于谦是小皇帝的老师,二来,于谦的资历也够,升迁没什么问题。

朝堂上明面一片平静,但暗地里还是有不少暗流在涌动的。

……

金陵,经过十余天的日夜兼程,胡岳终于到了金陵。

这还是他第一次来金陵呢。

看着金陵的繁华丝毫不输京师,甚至比京师还要繁华,胡岳的心里也是感到惊奇。

而且在街上他还看到了番邦之人。

虽然他在京师也见过番邦之人,但那基本上都是使臣。

而来金陵的番邦之人,以做生意的居多。

所见所闻,处处都显示着金陵的繁华。

如果是闲暇之余,说不定他还会好好逛一下,但现在,他要去镇国公府。

他从出生就在京师长大,没有来过金陵,也不知道镇国公府的位置,但这并不是问题。

嘴长在自己身上,难道还不会打听?

镇国公府在金陵的名气很大,一场安庆的丧事,整个金陵就没有人不知道镇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