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让东南半岛成为大明永久性疆土的办法(第2页)




    其墓位于杭/州西湖乌龟潭畔,此后数百年间,香火不断。



    …



    转眼便来到了成化十二年,东南半岛的战事非常顺利,捷报不断。



    这天朱见深在看过往奏疏的时候,发现了一份正统年间的奏疏,那是时任云/南总兵官,佩征南将军印的黔国公沐斌所上。



    他的奏疏内容引起了朱见深的兴趣,就是在云/南设置流官。



    可惜黔国公沐斌已于景泰元年薨逝,不然朱见深还真想和他聊聊。



    东南半岛拿下之后,如何管理,是个问题。



    朱见深也在头疼这事儿。



    大肆屠杀不可取,可要像土司一样让他们完全自治也不可取。



    就每年西南地区报上来的,土司之间为了人口,土地,粮食等少则爆发数十起战事,多则上百起。



    当然,规模都很小,但却扰乱了西南地区的秩序。



    而且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偶尔就会发起叛乱,虽然都被黔国公府解决了,但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儿。



    设置流官倒是给了朱见深启发。



    现在云/南已经不是边境了,土司手中的兵权也不能再留了,同样,黔国公府的兵权也必须削弱。



    黔国公府虽然不是王府,但当地百姓却称其为沐王府。



    朱见深心里自然是不舒服的。



    以前因为黔国公府肩负着镇守云/南,守卫西南边境的重任,具有不可替代性,朝廷对其手握大权,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东南半岛拿下之后,黔国公府的重要性就会下降,再有那么大的权力,中枢就坐不住了。



    此番讨伐不臣,就有从沐家麾下调遣兵马。



    一来是他们熟悉山地作战,二来自然是削弱黔国公府。



    对于东南半岛已经拿下的地方如何治理,朱见深已经有了想法。



    设置流官是必须的,驻军也是必须的。



    此外,还需要迁徙人口。



    因为南诏国的存在,东南半岛上的汉人绝大多数已经归附南诏国,现在还留下的,多数都是做生意的。



    想要一个地方永久的成为汉土,那么汉人就必须成为当地主体民族,如此派遣去的流官才好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