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皇宫君臣议削藩,朱老四不服新君(第2页)

 “姑父言之有理,那就先不急!”朱允炆微微一笑,道。

 闻言,杨轩心里松了口气,只要能听得进去话就好。

 ……

 北平,燕王府。

 朱棣现在很生气,自己老子驾崩,不让他这个做儿子的回京奔丧也就罢了。

 这毕竟是老朱生前规定的,《祖训录》中写的明明白白:在新皇帝登基以后的三年时间内藩王们不许来朝廷,只能留守藩封。

 可怎么连上个折子也不让。

 并且迫不及待的就把自己老子下葬,他这是想做什么?

 满肚子怒火的朱棣就去庆寿寺找道衍聊天。

 老和尚道衍听完朱棣的话后,却是笑而不语。

 “老和尚,你笑什么?”朱棣瞪着道衍。

 “殿下,您还看不明白吗?”

 “新帝这是在防着您这些藩王呢!”

 “若贫僧所料不差,新帝现在应该在想着如何削藩了。”

 道衍缓缓道。

 “这个本王早有预料,只要朝廷旨意下来,本王交出兵权就是了。”

 朱棣哼哼道。

 在他看来,削藩嘛,只要交出兵权就没事了。

 自己还是藩王,有朝廷发工资。

 最起码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

 现在的朱棣,心里虽不服朱允炆,也不甘心,但造反,还是不想的。

 毕竟风险太大了。

 从古至今,大一统王朝中,有哪个藩王造反成功过?

 何况自己还有老婆孩子,不能这么干!

 道衍从朱棣的身上收回目光,也不说话。

 他知道,如果朱棣不被逼到绝路,是绝不会起兵的。

 现在,他只希望,在京城的那个小皇帝能给点力。

 ……

 京城。

 朱允炆好像听了杨轩的建议,并没有着急削藩。

 他下诏行宽仁之政,赦免有罪之人,蠲免百姓拖欠的赋税。

 同时还诏告天下,求贤访能,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措施,赐给年老的百姓米肉絮帛等物资,令官府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

 他的这一番举措,也是让整个天下都在感念新帝的仁德。

 最起码,每天上朝的时候,不时就有官员上奏朱允炆,说百姓是多么感激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