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市舶司重开通过,冤大头朝贡制度(第2页)

 夏原吉有苦难言啊!

 这都是提前商量好的策略,不这么说,四成的关税怎么落实下去。

 所以这个锅他只能背着。

 经过一番亲切友好的商议,最终朱棣下令,定关税为四成。

 百官齐呼陛下圣明。

 说完这些事,接着就是商议在港口建货物集散中心。

 这事儿很顺利,多数官员都是支持的。

 正好此次跟随郑和前来大明的各国使臣,也带了不少货物,准备在大明售卖。

 朝廷可以帮忙拍卖,收取一笔手续费,用来充实国库。

 手续费这也是杨轩支的招。

 根据货物价值,最低一百抽一。

 几道圣旨下达,朝会也顺势结束,各部门都开始了忙碌。

 回到御书房,朱棣叫来了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命其查查今天朝会上反对重开市舶司的那些人是否与海商有勾结。

 交代完事情,朱棣便靠着龙椅,轻轻揉着眉心,叹了口气。

 …

 十一月初。

 朱棣召见各国使臣,并举行宴会接待。

 宴会规格极大。

 教坊司上演了不少好节目。

 杨轩对此并没有多少关注,他就找了个角落,安静的吃席。

 此次宴会后面,大明与各国确定了朝贡关系。

 基本上是三年一朝。

 不过各国对大明的繁荣很是羡慕,希望一年一朝。

 此事,朱棣全权交给了太子和礼部去与各国使臣商议,自己只看最后的结果。

 几天后,御书房。

 杨轩和朱棣喝着茶,闲聊着。

 这时,王忠进来禀报,说是礼部尚书求见。

 “宣!”朱棣放下茶杯,淡淡道。

 “臣郑赐参见陛下!”礼部尚书郑赐拜道。

 随后看见杨轩也在,便问好。

 “见过长平侯!”

 “平身。”朱棣道。

 “何事?”朱棣问。

 “禀陛下,关于各国派遣使臣来我大明朝贡,现已确定好了章程。”

 郑赐从袖中取出一份折子。

 见此,杨轩接过折子,转呈给朱棣。

 后者看完以后,又递给了杨轩。

 见此一幕,郑赐心里一阵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