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惨胜如败啊(第3页)

 在生存的逼迫下,鞑靼的士气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不过,草原上的战事,跟此时的大明,没什么关系。

 朱权他们又休整几天之后,收到了京城班师的旨意。

 由于徐辉祖提前安排好了接应的军队,这数万大军很顺利的就回到了关内。

 …

 十一月。

 朱权率军回到京城。

 朱棣亲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朱权的事他已经听说了。

 尤其是朱权最后差点自刎,给了朱棣不小的震撼。

 “臣朱权,参见陛下!”朱权行礼。

 “十七弟,此战多亏有你啊,不然我大明十万大军就要全军覆没了。”

 朱棣扶起朱权,语气唏嘘。

 “陛下,臣不敢当。”

 “唉~十七弟,你保住了我大明数万精锐,此乃大功。”朱棣不由分说,拉着朱权上了自己的龙辇,进入京城。

 同行的还有杨轩。

 现在龙辇中,也就他们三人。

 “十七弟,仔细说说这一战吧!”虽然有军报,但这并没有朱权这个亲身经历者说的详细。

 “遵旨!”朱权缓缓说了起来。

 当听见丘福不听他的叮嘱,轻敌冒进,致使三千骑兵全军覆没,朱棣大骂丘福无能,罪该万死!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但朱棣想起死去的将士,就忍不住了。

 后面听到阿鲁台让人控制住所有水源,围困明军的时候,暗骂阿鲁台阴险。

 从朱权的诉说中,他能想象到明军当时的处境。

 打又打不了,退也退不了,原地坚守,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朱棣也很庆幸,自己提前给了徐辉祖便宜行事的权利,不然,此战大明不仅要损失十万大军,还会战死一个藩王。

 永乐一朝到现在,好不容易稳定下来,要是经历这样的惨败。

 对大明的威望,打击就太大了。

 草原各部落也会加大对大明的劫掠。

 南方的交趾,也会叛乱不止。

 甚至大明内部,也不会安稳。

 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权带回了四万多大军,鞑靼的损失也很大,这最起码保住了大明的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