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少年(第2页)

 杨轩说道。

 恰巧旁边一位读书人刚挤过来,听到了杨轩的话,便好奇问道:

 “这位老爷认识于谦?”

 “于谦?”杨轩愣了一下。

 “就是他啊!”读书人指着前方告示下的少年,说道。

 听到这话,杨轩不由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他就是于谦?”

 杨轩记得前世上学时学过一首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作者好像就叫于谦,明代人。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眼前的少年。

 来到这个世界几十年,他的记忆已经开始模糊。

 除了几个记忆深刻的历史人物之外,大多都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再加上他本来就不怎么了解历史。

 所以对于明清历史,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

 至于近代历史,不敢忘,也不能忘。

 “这位老爷莫非不认识?”读书人见到杨轩的反应,问道。

 “不认识,不过听说过一个同名之人。”

 杨轩摇摇头,道。

 “这位兄台,可否与在下说说这个于谦?”杨轩请教道。

 “可以。”这名读书人也是没有拒绝。

 杨轩的气质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与这样的人交恶并不划算。

 反正只是闲聊几句,也不耽误什么。

 于家在当地并不是什么没有名气的家族,还是有不少人了解的。

 “于谦祖上曾任杭//州路大总管,其祖父在洪武年间任工部主事,后来致仕回乡。”

 “其父亲隐居家乡,并没有出仕。”

 “儿子于谦出生后,便全心教育子嗣。”

 “于家一直供奉着文天祥的画像牌位,据说于谦出生的时候,文丞相还给他父亲托梦了呢!”

 “也是因此,他的父亲才给他取名为谦。”

 这名读书人说了不少,杨轩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甚至就连铁铉也被吸引了。

 “多谢兄台告知,小小谢礼,不成敬意。”杨轩掏出一张银票,塞到读书人的手中,笑道。

 “使不得使不得,在下也只是说了些大家都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