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永乐二十年(第3页)

 同乡惊喜道。

 是的,这个年轻人正是于谦,字廷益。

 于谦作出回应,随后又问:“你什么时候来的?”

 “年前就已经来了,与我在一起的,还有几位同乡。”

 “廷益,你这是在找客栈?”同乡看到于谦身上的包袱,问道。

 “正是,我刚来京师,正准备找落脚的地方。”于谦回答。

 “不用这么麻烦,我们住的地方,还有空的房间。”

 “若不嫌弃,我们可以住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同乡说道。

 “那便麻烦了!”于谦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下来。

 “哈哈,都是同乡,出门在外相互照应也是应该的,不必见外!”

 “随我来,等下再给你介绍几个同乡。”

 ……

 会试开始的时间,在二月初九,这是第一场。

 第二场,第三场分别在十二、十五日举行。

 殿试在三月一日举行。

 现在是正月十六,距离会试开始,只剩下半个多月了。

 而主考官还没有定下来。

 按照职责划分,科举是由礼部负责的,主考官由礼部侍郎担任,这也是约定成俗的规则了。

 只是去年,礼部的高层几乎被杨轩给一锅端了。

 现在的礼部尚书是金纯,此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忠心耿耿,勤于国事,为民除害,使民安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身的能力也不弱,在北//京紫禁城的建设中,他的功劳就不小。

 朱棣第一次御驾亲征漠北时,他就随行帮助朱棣制定战略战术。

 次年又受命,与工部尚书宋礼,治理会通河,以畅通运道,缩短南北漕运的路程,打通发展经济的大动脉,确保水路运输正常通行。

 尽管功劳不小,但他毫不居功自傲。

 因为知道金纯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杨轩对此人的感观还是很好的。

 此次科举全程由他负责,朱棣也放心。

 他的资历也足够,新的礼部侍郎,资历还不够,所以只能由金纯这个尚书顶上了。

 并且,朱棣还给金纯找了一个帮手,那就是已经成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铁铉。

 他们两人的品行和能力,朱棣都信得过,也不担心他们会结党。

 …

 御书房。

 朱棣正就此次科举对金纯和铁铉二人进行着叮嘱。

 “科举,为国选才,乃是国之大事,你二人务必尽心竭力。”

 “臣领旨!”

 金纯与铁铉二人领旨。

 紧接着朱棣又叮嘱了一些事,才让二人离开。

 朱棣所定出征的时间是在科举结束后,算算也就剩一个多月了。

 也来得及。

 另一边,金纯和铁铉并肩出了宫。

 “鼎石,此次科举,你有二人可要好生配合才是。”金纯停下,对铁铉说道。

 他与铁铉的关系还行,有共同话题。

 因为二人皆是为国为民之人。

 “这是自然,为国选才,自当尽心竭力。”铁铉说道。

 “如此,甚好。”

 “但愿这次能出现几个优秀的人才来。”

 “你我这样子,也干不了几年了。”

 金纯道。

 新政推行结束后,铁铉就没有再被外派过。

 主要是他的身体也不允许了。

 过去十几年里,工作太认真,以至于积劳成疾,现在也只能调养。

 “惟人,我看你再干个十几年,不成问题,我就不一定了。”(金纯,字惟人)

 “若非陛下不允许,我真想辞去官职,去看看如今这盛世。”

 铁铉道。

 “你可不能走,都察院还能你来撑着。”

 “更何况,当今这盛世,也有你出的一份力,你难道就不想让它变得更好吗?”

 金纯说道。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些不放心。”

 铁铉笑了笑,道。

 “算了,不说了。”

 “当前最重要的事,还是科举。”

 “你我还是为朝廷多选拔出几个人才来,再说其他的。”

 铁铉微微摇头,道。

 “也是,现在科举最重要。”

 金纯附和道。

 ……

 半个多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二月初九,会试,正式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