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愣头青(第2页)

 杨轩将于谦交给侍从,又叮嘱了一番,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礼部尚书金纯的位置是在杨轩的正对面。

 虽然朱棣这个皇帝提前离开了,但他还不能走,杨轩这个侯爷还在呢。

 于是他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跟杨轩聊着。

 好不容易等到杨轩吃饱喝足,金纯松了口气。

 这厮也太能吃了!

 作为一部尚书,他自然是很忙的,送走杨轩,他也要去忙了。

 琼林宴后面,由正三品的侍郎来主持足够了。

 两人走到外面,金纯就要告辞离开,却被杨轩给叫住。

 “金尚书,留步!”

 “侯爷还有事?”金纯停下脚步,回过头。

 他和杨轩的交集并不多,杨轩行为处事的方法他很不认同,而且刚刚在宴上,杨轩那种毫无形象的样子,也让金纯心里有很多槽想吐。

 听说他还是宋濂大儒的学生呢,怎么一点礼仪都不懂?

 当然,他也不会蠢到说这些得罪人的话。

 虽然杨轩这个人很不着调,缺点也很多,但他身上的那些功劳,却是实打实的。

 基于此,金纯对杨轩谈不上厌恶,但也没有多少好感。

 毕竟,杨轩当廷斩杀数十名文官的场面还犹在眼前。

 “金尚书觉得于廷益此人如何?”

 杨轩开口问道。

 “是个可造之材!”金纯说道,紧接着又在心里补充:就是太年轻了,锋芒毕露。

 “我也觉得如此。”

 “就是官场复杂,他还需要磨练一番才行。”

 杨轩点点头,道。

 “今日醉酒谏言,想必陛下已经记住他了。”

 闻言,金纯不由多看了杨轩一眼。

 他怎么觉得,今天这事好像是杨轩故意搞出来的。

 “陛下圣明,并未计较。”

 “不过还要看看陛下对他的安排。”

 金纯朝着御书房的方向拱了拱手,道。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中的一甲进士,都会进入翰林院,状元被授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一职。

 这个官职的主要职责是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别看这个职位不高,也无关国计民生,但要是想往上爬当大官,那么这段经历就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接下来可以从朱棣对于谦的安排中猜测于谦未来的仕途如何。

 “金尚书作为此次科举的主考官,于廷益怎么说也是你的门生,若陛下故意冷落他,甚至把他发配出京师。”

 “那么金尚书是否会拉他一把?”

 杨轩笑着问道。

 “这就不劳侯爷费心了。”金纯淡淡说道。

 于谦若真的被发配出京师,主要责任也是在杨轩身上。

 若不是他拉着于谦喝酒,于谦也不可能触怒陛下。

 当然,他也不想看着这么一个可造之材被浪费掉。

 等于谦在外面历练个几年,他就会想办法把他调回京师。

 听着金纯的话,观察着他的表情,杨轩好像猜到了他的想法。

 如此,他倒也不用再费心了。

 有金纯还有铁铉在,起码不会走上歪路。

 加上还有自己兜底,问题不大。

 杨轩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别人学不来。

 和金纯分开,杨轩便径直来到了御书房。

 刚刚搞的朱棣差点下不来台,他得赶紧安抚一下。

 “哼,你还有脸来,刚刚当着那么多新科进士的面,我差点下不来台。”

 “这都是你干的好事!”朱棣看到杨轩进来,轻哼一声。

 “你多大点事儿嘛,你看你,还生气了!”杨轩说道。

 “我不该生气吗?”听到杨轩的话,朱棣更生气了。

 “我的错,我的错,我向你道歉。”杨轩赶紧投降。

 “我不是来跟你吵架的,我就是想问问你,对于于谦,你打算怎么安排?”

 他又问。

 “让他随军出征!”

 “他不是说朕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嘛,那朕这次就让他看看,朕为什么要打仗。”

 朱棣立马就作出了安排,显然是在刚刚杨轩来之前,他就已经考虑好了。

 他也不是听不进去意见,但于谦说那些话,显然是书生之见。

 考虑到于谦是个可造之材,又从小在南方长大,朱棣这次就是想带着他,让他看看,他以前从未看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