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给于谦担子(第2页)

 可以说,于谦离京后的一举一动,都在朱瞻基的掌控之中。

 “官、吏、士绅,加起来快一百人了。”朱瞻基收回折子,继续道:“因为这事儿,现在弹劾他的人也不少。”

 “可偏偏,于谦是按照大明律来处理的。”

 “我这么一说,不少人都无话可说了。”

 朱瞻基笑了笑。

 他不可能把于谦给换下来。

 上一次清丈田亩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儿了。

 现如今大明有多少可耕种的土地,他也不知道。

 所以,清丈田亩就是必须的了。

 这种事,得看下面的人办事尽不尽心。

 而于谦这种原则性强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贪腐问题从古至今就一直存在,没有办法根除。”

 “只能加强监督,提高待遇这两条路。”

 “既然这事儿于谦已经干了,那就给他加加担子,除了监督清丈田亩之事,肃贪之事也让他顺便干了。”

 “另外,再从督察院、翰林院挑些年轻、有原则性的人去协助于谦。”

 “大明南北直隶,十几个省,他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杨轩想了想,对朱瞻基说道。

 大明的贪腐问题,作为反贪先锋的老朱是最有发言权的。

 论反贪的力度,有明一朝,洪武时期的力度是最大的。

 因为老朱对贪官的容忍度最低。

 不过,哪怕他杀了数万人,最后也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贪官是杀不光的。

 到了建文朝,可以说是文官的春天。

 没了老朱的压制,早就憋疯了的贪官们可不得可劲儿贪啊!

 别看朱允炆颁布了不少惠民政策,可这些政策,真的落实到百姓头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