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镇国公(3)

 第3章 镇国公(3)

 第3章 镇国公(3)

 禁军二十六卫,正式创立之初只有十二卫,经永乐和宣德两朝的扩充之后,才达到二十六卫的规模。

 每个卫的人数都在五千人以上,二十六卫加起来超过了十万人。

 十万人啊,都在杨轩一个人的手里。

 可想而知,杨轩的权势到了何种地步。

 说是无冕之皇也不为过。

 无皇帝的名头,却有皇帝的权力。

 纵观大明立国以来,仅此一人。

 不仅仅是百官没有想到朱瞻基这份遗诏的份量,就连杨轩本人也没有想到。

 可以看到,杨轩整个人都是愣住的。

 “侯爷,哦不,镇国公,接旨吧!”王振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杨轩的面前,双手呈着遗诏,面带谄笑。

 王振入宫也十余年了,很清楚今日过后,朝堂上下就都是镇国公杨轩一个人说了算了。

 加上其在小皇帝那里的分量,若是不给镇国公杨轩留下一个好印象,以后他还怎么在宫里混?

 “哦。”

 “臣接旨!”听到王振的声音,杨轩回过神,接过旨意。

 呼~

 他看着手中的遗诏,长长出了口气。

 这份遗诏看起来很轻,但实际上却重若万钧。

 在朱祁镇亲政之前,整个大明都将在他的肩上扛着。

 这份压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

 最重要的是,这份遗诏,展现出了朱瞻基对杨轩的信任。

 一般来说,托孤大臣都有好几位,以便相互牵制。

 但朱瞻基只是钦点了杨轩这一个托孤大臣。

 为的就是让杨轩没有掣肘。

 若是按照原来的历史,三杨他们都是托孤大臣。

 杨轩的出现,让他们与托孤大臣失之交臂。

 王振已经回到了朱祁镇的身边,张太皇太后起身,面向百官,目光最后落在了杨轩的身上。

 “遵照先帝遗诏,今后一切都仰仗镇国公了。”

 “臣定不负先帝!”杨轩躬身道。

 张太皇太后微微颔首,接着又道:“镇国公年事已高,今后朝会便不必站立了。”

 “来人。”

 “搬把椅子来!”

 张太皇太后朝一旁的太监吩咐道。

 很快,太监就搬来了一把太师椅,按照张太皇太后的吩咐,放置在了朱祁镇的右手方向。

 不过和朱祁镇的距离是要落后于张太皇太后和胡太后的。

 “镇国公,请坐!”张太皇太后对杨轩道。

 “谢太皇太后!”杨轩躬身行礼,从一旁的台阶上走上,坐在了太师椅上。

 下方的百官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神色变幻,心中掀起了滔天骇浪,但最终都归于平静。

 通过刚才的一幕,他们已经看出,太皇太后是站在杨轩这边的。

 如此一来,杨轩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很多看不惯杨轩的人牙都快咬碎了!

 不是,他凭什么啊?

 这老匹夫凭什么啊?

 杨士奇三人相视一眼,皆是看出了彼此眼中的羡慕以及挫败。

 大家都姓杨,凭什么你这么优秀?

 难道就是因为有个好老丈人吗?

 当然,这只不过是他们安慰自己的借口罢了。

 当了这么多年官,他们很清楚杨轩的本事。

 刚才一番眼神交流,他们也达成了共识,以后决不能与杨轩对着干。

 以后就在杨轩的手下老老实实的干活吧!

 张辅的心中很是感慨。

 镇国公啊!

 这可是国公之首,与册封宗室的那种镇国公完全不同。

 百官的反应杨轩尽收眼底,张太皇太后也看在眼里。

 她并不希望因为这事儿让朝堂分裂。

 便开口勉励了一番百官。

 尤其是对三杨,说了很多,也画了大饼,体现出重视的同时,也让百官看到希望。

 张太皇太后虽身处深宫,但也是具有大智慧的。

 果然,在她一番勉励的话说完后,百官的脸色也都好看了不少。

 正菜已经上完,接下来就到商议朝政了。

 由于上朝之前,杨轩他们就已经在小房间中交流过了。

 所以各部门的大佬对于接下来要议政的内容也都有了准备。

 杨士奇率先站出来,提出去年就开始调集的军队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