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以茶悟道(第2页)
其次是:对空间之道的把控不到位、不自然、不流畅。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整体的‘虫子’,两条腿跨出一寸距离,但是大半个身体却行走了六十万里之遥。双方发生了脱节,根本就不在一个平面上,更不在同一个空间里。
第三是:肉身不够强大,筋脉、骨骼不够坚韧。如果是体修的话,自己的上半身能不能被两条腿带到百万里之外?当然也可能两条腿受到拖累,反而飞不到百万里之外。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空间之道的理解不到位。
如何才能把自己看成一个‘整体’呢?借用悟道茶的余威,佳安烨开始参悟空间之道……
道家把所有的事务看成‘无’!这个‘无’肯定也包括每个人,每个自己。
佛家把所有的事物看成‘空’!这个‘空’肯定也包括每个人,每个自己。
儒家把所有的事物看成‘在’!这个‘在’肯定也包括每个人,每个自己。
道家所言的‘无’,绝非虚无缥缈的空洞,而是一种超越具象的本源状态。在道家的经典画卷里,天地万物皆从‘无’中孕育而生,又终将回归于‘无’。人作为天地间的微缩,同样被包裹在这‘无’的广袤之中。从微弱的尘埃生灭,到精彩的生命轨迹,每个自己都是‘无’的具象化呈现,是大道在尘世投下的斑驳光影。当个体学会放下对自我的执着界定,便能体悟到与天地同频的韵律。
在‘无’的包容中,寻得身心的圆融自洽。
佛家的‘空’,则是对事物本质深邃的洞察。所谓‘空’,并非否定事物的存在,而是揭示一切皆由因缘和合而成,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每个人都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聚合而成的暂时存在,如同水中月影,看似清晰,实则虚幻不实。
当佳安烨尝试以‘空’的视角审视自己,那些长久以来困扰他的分别心与执念,竟如晨雾般渐渐消散。他开始明白,唯有放下内心中对‘我’与‘非我’的生硬割裂,才能真正拥抱生命的整体性,在‘空’的澄明中,照见众生与自我本就一体的真相。
广袤无垠的星空中,佳安烨的思绪如涟漪般层层荡开。
儒家所言的‘在’,不同于道家之‘无’的玄远,亦非佛家之‘空’的超脱,而是脚踏实地、扎根于现世的生命觉醒。这个‘在’,是对当下存在的郑重确认,是将个人置于家国、伦理与世间经纬中的立体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