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8 章 朱子论政(第3页)

 对于这件事情,秦王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 

 他认为,洪武皇帝敢于废除宰相一职,原因并非仅仅在于他身为大明的开国之君,还有一

个更为关键的因素。 

 表面上看,大明朝与历代王朝相似,都是先通过武力夺取天下,而后以文人治理天下。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明朝的卫所制度不仅承袭了北魏、隋唐时期的府兵制,还继承了元代蒙古人屯兵戍边的传统。 

 具体而言,大明朝以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个千户所,以五千六百人、五个千户所组成一个卫。 

 全国范围内,共有三百二十九个卫所和六十五个独立的守御千户所。这些卫所总共拥有两百七十万军户,连同他们的家眷在内,大约有一千两百万的人口。 

 这一庞大的人口数量,占据了全国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大约两成左右。 

 由此可见,屯田戍边是大明朝的一项重要国策。 

 通过这种方式,大明能够有效地巩固边疆防线,保障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然而,在这些军户之中,有十分之二的人负责守卫防御,而其余十分之八的人则专注于屯田耕种。 

 也就是说,有两成的人口承担着守城戍边的重任,而剩下的八成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在洪武年间,各地的卫所开垦出的耕地面积高达八十九万顷,每年的粮食产量达到两千西百万石,这一数字占据了大明赋税总收入的西成以上。 

 如此巨大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储备,也为军队的物资供应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综上所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明王朝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在各地卫所基础之上的国家。 

 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制度,通过军事殖民和财政自给的方式,实现了对国家的有效统治。 

 这也正是洪武大帝敢于废除宰相制度,亲自总理朝政的底气所在。 

 然而,像卫所屯田制这样高效的集权制度并非完美无缺,毫无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