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大军压境(第2页)

 这时高览也表达自己的看法:攻打邺城,袁尚一开始肯定是士气高涨,这个时候即便打也是试探性的进攻,查找攻城的薄弱之处。但是只要围困时间久了,城中就会出现恐慌,守城也必有懈怠之时,那个时候再攻城,就会简单很多。曹操是用兵的高手,岂会不知?由此可见曹操只是想极大的消耗袁谭的兵力罢了!没准曹操最后想一箭双雕也没准。

 田丰和高览二人也是言之凿凿,慷慨激昂,拳拳忠心。袁谭也的确担心曹操的用心,毕竟曹操乃是当世奸雄,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让世人皆称其“奸曹操”。没准曹操就是想负了袁谭,把北方三州一窝端了!

 后来,辛评和辛毗,吕旷吕翔,包括张合也加入了讨论,又是乱糟糟的一锅粥。

 这个期间淳于琼和吕威璜倒是不参与,二人偷偷交谈昨晚的肉和今晚的酒!

 袁谭这个时候领悟到了父亲袁绍生前开军事会议的无奈和头疼,拿不定主意,而且臣属之间相互攻讦。

 袁谭最终忍不住发怒,众人才不再说话。而袁谭也和袁绍一样,既不左,也不右,开始搞中间路线。他决定且看且战,即便曹操真的让猛攻猛打要自己的士兵送人头,他也也要求自己的将领们敷衍了事即可。其实从袁谭的决定中,众人听得出,他更倾向于田丰和高览的消磨袁尚军队士气和物资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决定性的强攻。

 许攸和张燕气得牙根痒痒,但是苦于自己之前人生的污点,和袁谭的猜忌,没能完成曹操的任务。反倒让田丰等人占了上风!

 翌日,袁谭表面上同意了曹操的照会内容,反正真打仗来,自己的将领和士兵还是听从自己的命令的。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先对付过去曹操再说。

 同日,两军合兵一处,开始浩浩荡荡的向西侧的邺城进军!

 兵力将领如下:

 袁谭军主帅袁谭,军师谋士:辛评,辛毗,田丰,许攸,董昭,常林。

 袁谭直属军队五万人,将领:韩猛,张燕,张合,高览,吕旷,吕翔,何茂,冯礼。

 渤海郡兵团两万人,将领:高干,张南,焦触。

 幽州兵团三万人,将领:淳于琼,吕威璜,朱灵,蒋奇。

 并州兵团三万人,将领:高览,邓升,关平,廖化。

 袁谭大军合计十三万人,号称二十万人,战将五十余位,声势滔天!

 曹军方面,主帅曹操,谋士:荀攸,郭嘉,程昱,刘晔。

 曹操从徐州而来率领主力兵团六万人,将领:许褚,徐晃,张辽,乐进,蔡阳,秦琪。

 陈留郡方向曹军,两万人,将领:夏侯惇,夏侯尚,曹真,孔秀,王植。

 虎豹骑一万人,将领:曹仁,曹休,曹纯。

 荥阳方向军队,两万人,将领:张绣,胡车儿。

 曹军合计十一万人,号称十六万之众,战将五十余位,气势磅礴!

 两边军队合计二十四万人,号称三十六万大军!战将百员!

 曹军与袁谭军合兵一处,二十四万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浩浩荡荡地前进。遮天蔽日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一片乌云压境。军容威压,士兵们身着整齐的铠甲,步伐坚定有力,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马蹄声如雷鸣般响起,大地在铁蹄的践踏下颤抖。军队的行进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吞噬。刀剑闪烁着寒光,盔甲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让人不寒而栗。

 将领们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指挥着部队。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仿佛胜利已经在握。士兵们则紧跟其后,士气高昂,他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这支庞大的军队所到之处,尘土飞扬,生人莫进。他们的气势如排山倒海般不可阻挡,让人感受到了这支的残酷和无情。在这样的军容威压下,邺城的民众恐怕早已心惊胆战,恐慌不已。

 然而,战争的胜负往往不仅仅取决于军事实力,还需要智慧和策略的运用。曹军与袁谭军的合兵,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更强大的力量,但在战场上,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只有在真正的战斗中,才能看出谁是最后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