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汉中张鲁(第3页)
马超见袁尚想支援荆州自然是支持的,于是通知武关的庞统和庞柔放行袁尚的军队。
不过马超也有些担心袁尚,自己给他在武关放行,但是南边的张鲁却十有八九不会放袁尚的兵马通过!只怕袁军到汉中之后,又得折返回武关。
而司马懿此时已经到达汉中的首府,南郑。
张鲁集团的权力中枢也在此地。
张鲁,字公祺,祖籍沛国丰县。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教祖张道陵之孙。
张鲁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于东汉末年相继袭杀汉中太守苏固、别部司马张修后割据汉中,并在此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原史中,他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张鲁去世,谥号为原。
张鲁麾下谋士有阎圃,杨松,杨柏兄弟二人;武将有张卫(张鲁之弟),杨任,杨昂兄弟二人。
司马懿出使之前,袁尚把这些人的特点一一告知司马懿,并给他一些建议。
原史中,阎圃是张鲁麾下最重要的谋士,官职为功曹。后随张鲁一同投降曹操,封平乐亭侯。
杨松和杨柏二人都是贪财之徒,原史中,曹操攻打汉中之前,曾贿赂兄弟二人,二人果然劝说张鲁投降了曹操。
张卫武力平平,因为是张鲁之弟才当上的将领。
杨任和杨昂则是能打的武将,原史中二人曾经在抵御曹军的过程中,率兵劫寨,大破曹操前军夏侯渊、张合。
张鲁在汉中地区其实是一个政教合一性质的诸侯,在社会下层和上层传播五斗米道。经历曹魏和西晋,至东晋时,五斗米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使五斗米道的势力发展至北方和中原地区。
他自号\"师君\",下设\"治头大祭酒\"、\"祭酒\"等职位。百姓称\"鬼卒\",既是信徒也是子民。
最令人称道的是他的\"义舍制度\"。在各处要道设立义舍,提供粮食、肉食、柴火,供过往百姓自由取用。靠的不是严刑峻法,而是道德约束:多取浪费者,自会受到\"天诛\"。
他规定百姓入教只需交五斗米,远低于其他地区的赋税。对犯错者,更是采取\"三次宽恕\"的仁政。这样的政策,吸引了大量逃难的关中百姓。短短几年,汉中就聚集了十余万人口。
司马懿到达南郑后,立刻先给杨松和杨柏兄弟二人送礼,二人各送百金!这些都是袁尚让司马懿带去的。杨松杨柏二人都是见钱眼开之人!
见到如此重礼,又是袁尚的使臣,所以二人对司马懿是盛情款待,有求必应。
司马懿说明来意,想袁军借道汉中入荆州!
杨松这时眯起眼睛,半开玩笑的试探问道:“袁家少主不会是想用区区两百金就想让整个汉中沦陷吧?”
其意自然是担心袁尚的军队进入汉中,从而把汉中占领!
如果是那样,杨松杨柏可就不愿为袁尚去劝说自己的主公张鲁了。
司马懿闻言笑道:“二位多虑了!我主袁尚对汉中并无觊觎之心!我有两个理由!
其一,区区一万军队无法占领汉中之广阔土地,搞不好还要被困死在汉中之地!
其二,我主袁尚的辖地与汉中不接壤!若是强行占领此地,军队没有后援,此地成了飞地!又如何管理呢?”
杨松和杨柏听后觉得有理。后来司马懿又解释了支援荆州对袁氏的重要性,二人这才相信袁尚是真的借道而已,并非是打着借道的幌子去攻占汉中!
随后司马懿被兄弟二人引荐给张鲁,司马懿需要当面说服张鲁让袁尚的军队通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