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袁绍归来(上)(第2页)

 倒把气氛活跃起来了,袁绍回身笑骂道:“许攸,你这是哭什么?羡慕吾有个好儿子吗?”

 许攸故意用衣角沾沾并没有眼泪的眼眶,答道:“吾见三公子如此仁孝,这么热的天,跪在这里等主公这么久,心中不禁感念主公之德与三公子之孝是当世之楷模。”

 这番肉麻的话,亏许攸能够说出口。

 袁尚起身拉住袁绍的手,深情且心疼的说道:“父帅您清减了!您在幽州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为天下,为我袁氏付出良多,虽然是天降大任于父亲,但是儿子依旧是自责不能为父分忧!”

 这时一旁的袁谭连忙说道:“三弟不必如此挂怀,堂堂男儿见父亲怎么还和小孩子似的哭鼻子?这不父帅身边一直有我照顾吗?”

 袁谭自然是看不惯袁尚如此做作的表演,也不想被袁尚独占了所有的风头。

 不想袁绍瞪了袁谭一眼:“你三弟这是思念为父!何况你三弟镇守南境,剿灭并州黑山贼,卫戍邺城不失,还给为父多次献计献策,做得比你多的多!”

 袁尚这时乖巧的说道:“父帅息怒,不要责怪大哥,想必是大哥挑理了,吾这就行礼。”

 袁尚连忙跪下给袁谭行礼,弄得袁谭只得也假惺惺的扶起袁尚,说些想念思念的客套话,其实二人已经是不死不休的敌对关系,袁尚和袁谭都忘不了,袁谭曾经派人暗杀过袁尚!

 这时身边的武将和谋士又开始夸赞袁尚孝父爱兄,乃是道德楷模。

 这个时候,从大槐坡村方向涌来大批的村民,一个个举着大红花,一排排的举着横幅,敲锣打鼓的出来,喜气洋洋的往袁绍这边来了。

 这时外围的袁绍亲卫军把村民阻拦下了,而为首的村长老者大声喊道:“大槐坡村民为大将军凯旋恭贺!”

 袁绍看到这些村民多是老人和孩子,知道没有危险,于是让他们近前。这伙村民正是袁尚请的群演,就连大红花和横幅都是仿照穿越之前的时代照搬到三国时代的。

 之后这伙群演就七嘴八舌,笨嘴笨舌的夸赞起袁绍的功绩还有在乱世之下保全北方的民众不受战争蹂躏。

 袁绍听着这些土味的恭维话,心中更是受用,因为这种百姓代表的是民心。当然这些群演也没少夸袁尚,但袁尚十分谦虚,全部把功劳推到自己的父帅身上。

 忽然有个水灵灵的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走到袁绍近前,指着袁尚问袁绍,“要封这个大哥哥什么官”。这都是袁尚自己设置的肉麻剧本,还从村里选了一个最漂亮的小女孩来演这段。

 袁尚闻言,连忙表示自己不想什么官职,只想一直在父亲身前尽孝。

 袁绍连忙表示否定:“吾还要尚儿为我袁氏为天下立更大的功劳呢!小女娃,你放心,伯伯回邺城后自然会封赏他的!”

 这时小女孩伸手要抱抱袁绍,袁绍便被小女孩来了一个爱的抱抱。

 袁绍心里美得不要不要的:民心!民心!百姓之期望!好似眼前的这些村民就是华夏九州亿兆的黎民一般拥戴自己,还拥戴自己的儿子!

 袁谭在一旁看着袁绍脸上那副春风得意的,志气满满的模样,不免自己的心中发凉!他看了袁尚一眼:三弟这等谄媚的功夫实在是在自己之上!

 随后村民把准备好的酒水献给袁绍,这都是袁尚提前买好的酒,不然这个穷地方哪来的好酒?

 随后袁尚陪伴袁绍,在藩王的仪仗之下,班师回十里外的邺城。

 袁尚这些招待上级检查和领导的办法都是穿越之前学到的,没想到竟然能用在三国时代,真是他自己万万没想到的。

 然而大槐坡村只是第一波,城门口还有第二波呢!

 身前,袁绍威风凛凛的用着藩王的仪仗队,身后,是他腰杆子硬的原因,十万大军。因为留给幽州当地数万军队,以提防匈奴外族入侵,所以这次即便以很小的伤亡拿下了幽州,但是却不得不分兵很多。因此同袁绍一并回归邺城的大军只有十万。

 也难怪袁绍对攻打徐州很迟疑,自己的主力兵力有损耗不说,自己的地盘扩大也不得不分兵把守。

 而此时的袁绍可没心思想这些烦恼,他此刻正在享受这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他有种帝王般的感觉,有种一统天下的幻觉。

 这也正是袁尚之所以劳民伤财做这些事情的原因之一,就是豢养袁绍的这种欲望,让他的野心越来越膨胀,越来越想当帝王。这么一来他的贪欲和野心就会怂恿他对徐州用兵,哪怕要冒不小的风险。